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燃起原创之火,用作品证明自己
2018年09月12日 08:30:41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庞锦燕

  大咖们探讨当下影视编剧行业面临的热门话题。记者 徐能 摄

  “不管有没有名气,都扎实地去做,人强不如货强。”“爆款剧《人民的名义》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迎合不如引领。”昨天,在2018第三届中国(宁波)影视编剧高峰论坛上,就“提升影视原创,编织文化丝路”这一主题,谍战剧《伪装者》原著作者兼编剧张勇、《剃刀边缘》《重案六组》第三部和第四部编剧余飞、《泰囧》《港囧》编剧兼导演束焕、《一仆二主》《离婚律师》编剧陈彤、《铁齿铜牙纪晓岚》《神医喜来乐》编剧兼制片人汪海林等人在慈溪“华山论剑”。

  坚持拍编剧创作的故事,以于正为中心也能成爆款

  作为影视行业从业者,编剧不直接和演员见面,大量存在于平台、公司、工作室,创作的劳动量大,因此,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余飞比喻编剧是影视行业的“暗物质”。“暗物质是整个宇宙存在的基础,但他们不发光,所以没有人看见。”但作为整个影视行业的基础,余飞认为编剧原创的信仰不可妥协。“每个编剧都带着心理和身体的创伤以及无法对外言说的秘密,我们需要重新坐在电脑前,继续燃起原创之火,用作品证明自己的价值,总有一天那些看不见的暗物质会照亮这个世界的辉煌。”

  著名编剧宋方金留意到,过去几年,在大IP和小鲜肉横行的背景下,大量观众对本土影视作品失去了信心,转头去追美剧、韩剧、日剧,“很多编剧失去了创作的土壤和能力,IP这个概念出现,我们毁掉了一大批观众和编剧。”可喜的是,从去年开始,创作者开始夺回了一些阵地。“首先是《人民的名义》,没有大IP,也没有小鲜肉,但这部作品老少通吃。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迎合不如引领。”他说,在刚刚结束的暑期档,票房高的作品没有一部是大IP,“全部是原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著名编剧汪海林对此深以为然,他说中国电影需要的是既深刻又真诚的内容,以观众为中心的创作谈不上创作。“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我与国内的大企业老总聊了很久,我说电视剧必须是剧作中心出的,我们拍谁的故事?主要是拍编剧创作的故事,哪怕是坚持拍于正创作的故事,以于正为中心也会赢的。”

  人强不如货强,把自己打造成IP才是王道

  《伪装者》作者兼编剧张勇对宁波特别有感情,“我的第一部戏就是在宁波创作(合作)的,我对宁波特别有感情,我第一部的独立作品《富贵荣华》是鄞州区越剧团排练的。别的地方我可以不去,但是宁波一定要来。”张勇不算一个快手,关于创作,她更信奉水到渠成。“《伪装者》播出有三年了,现在我在写一部《天衣无缝》,争取年底跟大家见面。现在的快餐文化太着急了,我每创作一部戏就要三年。”她透露,现在很多人找她写东西,说这里有一个大IP,“我只想安安静静做自己想做的作品。不管有没有名气,都努力去写,把自己的作品写扎实。人强不如货强,把自己打造成IP才是王道。”

  提到编剧的生存状态,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为编剧鸣不平。“收集弹幕时,无论经历了多少非编剧因素的变化,‘刀片’都是寄给编剧的,但很多时候编剧是‘背锅侠’。”他说,好剧本自有众生的品貌,一个剧本是完美的生命体,有自己的个性,任何人改编作品都要对编剧、剧本有敬畏之心。“不要抢编剧的饭碗,干好自己的事才是王道,去抢占别人的专业,反而可能导致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做不好。”

标签: 编剧;创作;影视编剧;原创;宁波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