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海风,都带着世界贸易的自由气息
2000年,对于整个中国和港口的修理工夏天,都是重要的一年
2018年09月13日 06:52:18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 俞跃 楼友丰

  浙江在线9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 俞跃 楼友丰)2000年,对于修理工夏天来说,是命运转折的一年。同样,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当年10月9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不久,中国加入WTO。这一年,发生在宁波港口的一件大事是:宁波港务局大胆地迈出了探索步伐,与和记国际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就北仑港区二期码头举行合资签约仪式,成立了宁波北仑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似乎每一缕海风里,都夹杂着世界贸易的自由气息。

  手机和摩托车成了港区工人的标配

  2000年12月,夏天从北仑的矿区码头调到了刚刚使用不久的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

  夏天同样出生在一个港务家庭,他的父母让他到北仑读了中专,学的是机械维修。毕业后,他加入了码头,成为一名卸船机维修工。

  1997年,夏天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他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价值6000多元的西门子手机。

  他兴奋地跑到市区唯一的一家办理点,用了比手机还贵的钱入了网。

  手机、摩托车,几乎成为港区工人的标配。这同样是一种身份的自豪。

  蓝天下,大海边,18台桥吊机,在1258米长的岸线上一字排开,不停地升降“爪子”,把一个个集装箱搬上巨轮或卸到码头。

  它们身后,相当于10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堆场上,黄的、蓝的、白的、绿的、灰的……世界各地航运公司不同“肤色”的集装箱,一排排、一层层密集地铺陈着。

  夏天的工作就是维修桥吊。这个工作,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他需要24小时待命。在77米高的桥吊上,他不知道排除了多少故障。

  有一年,腊月二十九晚上八点,一台桥吊出现故障。为了不延误船期,夏天急忙赶回单位进行抢修。

  地方狭小且四面空旷,当时寒风呼啸,没多久,大家都冻得不行,等完成抢修任务,已经是除夕的凌晨三点。

  夏天的人生随着港区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精彩。

  2014年,这名普通的工人还成立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这些年里,“夏天创新工作室”进行的“龙门吊油改电”“集卡油改气”等一系列绿色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为公司破解生产难题、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研究近百项,成功立项和完成57项,其中1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荣获“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他还获得了浙江省劳模和浙江省道德模范诸多荣誉。

  这些都是他在二十多年前刚穿着黄色的工服时所没有想到的。

  37年前的一张老照片

  2018年的夏天,59岁的方军来到北仑矿石码头。他看到了多年前的同事。

  这年刚刚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1至7月份,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42亿吨,同比增长6.3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47.1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15%。

  港口的巨变让这些老同事们兴奋,他们拥抱握手,拍下了一张合照。37年前,他们在同样的地方也拍过一张照片。方军一直珍藏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81年10月。那年他22岁。

  照片上,一群头戴安全帽的年轻工人站在码头上,人群后面是港口设备和一艘巨轮,轮船上“宝清海”3个字依稀可辨。

  照片中的码头位于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它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这座码头于1979年1月10日打下了第一根桩,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十余位日本专家还来到北仑进行技术指导。

  方军记得,面对“洋设备”和“洋专家”的到来,一些人一时难以接受。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言论在职工队伍中传播,许多人看这些“新鲜事物”的目光也充满了异样。

  有一次,方军下班回家,兴奋地向父亲描述日本设备有多先进、多厉害。正说到兴头上,父亲猛地站起身,狠狠给了他一巴掌:“你居然敢开日本人的机器,是不是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了!”方军捂着脸,心中虽然委屈,却不敢有半句回嘴。

  方军非常珍惜向日本专家面对面学习的机会,把日语的五十音图抄在笔记本上,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起了日语,大大提高了设备操作技术的教学效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钢铁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对高品质铁矿石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来自巴西、澳大利亚的优质铁矿石是国内各大钢厂最为青睐的原料,而位于北仑港区的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无疑是最佳的进口矿石中转站。

  1981年10月5日,北仑矿石中转码头迎来了首艘10万吨级矿船——“宝清海”轮。那天,方军和同事们提前吃好午饭,守候在各自的岗位,心情如迎娶新娘般激动。

  等待的过程总是漫长的,直到当天下午3时许,装载着8.3万吨澳大利亚矿石的“宝清海”轮才出现在远处的海平面上,从一个小点缓缓变大。“快看!快看!我们要接卸的巨轮来了!”大家兴奋地喊了起来。

  下午4时,在多艘拖轮的助力下,“宝清海”轮稳稳地靠上了码头。这一靠,便刷新了当时宁波港停靠船舶的多项纪录。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方军和工友们操作着先进的日本设备,紧锣密鼓地进行卸船作业,整个作业区域一片繁忙。

  5天后,卸货任务圆满完成。各级领导对职工们的表现很满意,还到了码头慰问,于是就有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37年后,老照片中的部分工友再次相聚在北仑矿石中转码头。故地重游,当初朝气蓬勃的青年如今都已两鬓染霜,但聊起当初那段“光辉岁月”却依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当年的10万吨级码头现在已经改造升级,新一代的港口工人也拥有更旺盛的创新活力,他们相信这座老码头依然有新的未来。


标签: 码头;北仑;宁波;摩托车;港口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