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40年印迹|20年持之以恒的"自我革命" 为宁波发展赢得红利
2018年10月10日 08:20:32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黄合

  〖事件〗1999年,宁波第一轮审批制度改革启动。

  向改革要红利,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背后却是近20年持之以恒的“自我革命”。

  1999年,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宁波,启动审批制度改革,逐步解开套在市场经济身上的“枷锁”,让市场经济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行政权力做“减法”,政府服务做“加法”。一路披荆斩棘,为的是提供更好的政府服务,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抢喝“头口水”

  一鼓作气,对沉疴积弊“开刀”

  1998年9月到1999年7月,10个月时间跑了33个部门,盖了86枚图章,支付了各项费用450多万元,但工程到了竣工验收阶段,审批手续仍未完结——一家宁波房产公司住宅小区项目的“难产”,折射的是当时审批制度的种种积弊。

  “那个时候,虽说市场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行政管理的计划味还很浓。伴随着大量企业、项目、外资等涌入,管理跟不上、行政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当时在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的潘海洋回忆。

  改还是不改?1999年7月,宁波继深圳之后启动审批制度改革试点,马不停蹄地成立市审改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动员大会,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为目的,向沉疴积弊“开刀”。

  “砍”掉部分审批事项,会不会“一放就乱”?一些部门职能被“削减”,会不会让工作人员成“闲人”?来自政府内部本位主义的“小九九”,横亘在改革面前。多年来“跑计划”“跑指标”,让“管理就是审批”的观念在许多人思想中根深蒂固。

  要抢喝“头口水”,势必要解放思想,一鼓作气。

  同年8月27日,《宁波日报》头版刊登了86枚大印盖不出一个房产项目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烦冗的审批环节,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企业界强烈呼唤改革审批制度为企业松绑,政府工作人员连呼“没想到”。

  一场理念先行的“自我革命”,由此掀起了浪潮。各部门行动起来,“翻箱倒柜”地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将那些“压在箱底、藏在墙角”的事项梳理出来,来一次大刀阔斧的“大扫除”。

  到1999年底,宁波原有审批、核准事项1289项仅保留668项,减少48.2%。2000年起,市级政府各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审批事项从647项减少到227项,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如餐饮业工商注册登记办理时限由30天减为7天。

  “一是还权于民,还权于企业;二是属宁波市的非限制性项目,一般采用核准登记注册制;三是对一些分配指标和营利性项目,用招标、拍卖等市场化手段来解决。”2000年2月6日的《人民日报》,对我市的改革予以充分肯定。

  斩断计划经济的“尾巴”,给市场经济以空间。那段时间,新生的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一个个投资项目接连在甬城落地生根。

  增强“透明度”

  步步为营,向服务政府“转型”

  2001年9月24日,国务院成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此时,宁波已先行一步,半数以上的审批、核准事项已经削减。是不是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歇歇脚、停一停?答案是,改革永远在路上。

  海曙区老实巷70号,这个坐标承载着不少宁波人的共同回忆。本世纪初,这里成立了我市首个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并以其公开、透明、便捷、高效,成为老百姓口中亲切的“阳光大厅”。

  所谓“阳光”,既有敞开办事的亮度,也有为民服务的温度。

  2002年,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各地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部门专业服务中心和街道(乡镇)便民服务站为补充,我市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明确、门类齐全的窗口式行政服务体系,通过“平台再造”,集中办公推进效率升级。

  窗口服务制、并联审批制、告知承诺制、备案监管制、首问责任制……10余项创新制度同步发力,推进职能归并改革,逐步厘清审批和监管边界,除涉密、场地限制等特殊事项外,其他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其中93.4%的事项在窗口直接办理。

  平台再造、机构再造之后,审批机构职责不清、职能错位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如何最大限度避免权力寻租,让老百姓方便办事?答案,还是藏在改革之中。

  2011年底,涉及564个事项、1028个子项的“宁波标准”正式发布,囊括了市级审批部门日常涉及的所有审批项目,随后我市又推出了6个行业审批标准,办事群众只需面对一个窗口、一个标准。

  “‘宁波标准’借鉴了境外特别是香港特区的一些做法,政府部门把‘抽屉’‘口袋’‘脑袋’里的标准与要求放到桌面上,将‘相关’‘其他材料’等模糊条款全部用数字量化,形成统一标准和流程,清清楚楚。”时任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光宪说。

  “步步为营”的改革,带来的是立竿见影的“透明度”。据中国社科院相关统计,2009年到2014年期间,宁波“政府透明度”在49个较大城市中四度排名第一。

  提升“满意度”

  久久为功,创营商环境“最优”

  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2016年底,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出发,浙江亮出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次推向深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宁波继续扛起改革的大旗,从群众和企业的办事需求出发,各方联动,攻坚克难,以“最多跑一次”为契机撬动其他各领域改革,进一步落实落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构建统一规范的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对准居民“一证通办”、企业“一码全办”的目标,加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涉政中介机构和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延伸,深入推进“无差别化全科受理”……

  “过去,我们仅仅从单个事项考虑如何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而‘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服务理念上的重大提升。”江北区审管办工作人员彭学清说。

  惠企通商,关键的“堵点”在于投资项目的审批落地。今年6月,我市印发《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推行带方案招拍挂、施工许可承诺即办等措施,同时出台《关于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配套制度,为项目落地加速。

  “没想到,项目落地后进展得这么快!”近日,宁波时尚品牌服装生产基地项目进入开工阶段,经办人李志燕难掩激动之情。仅用60天时间,该项目就完成了从立项到开工建设所有的审批流程和手续。

  改革实现率87.9%,群众满意率96.5%……宁波,正以审批制度改革服务保障“六争攻坚”,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标准,向改革要速度,向体制要优势,不断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标签: 宁波;审批;改革;行政服务中心;最多跑一次;办事效率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