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宁波高教园区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纪实
2018年10月15日 08:00:07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徐鸿钧 王佳

高教园区南区。

  2004年4月15日,注定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精彩一笔。

  就在这一天,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宁波高教园区举行开工典礼。她的诞生,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顺着历史的河流上溯,改革开放后的宁波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全新时期,高教园区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宁波模式”。

  高校与宁波,相融相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波的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春天。

  1984年春,刚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宁波,对创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愿望十分迫切。

  得知此事的“宁波帮”杰出代表、世界船王包玉刚为家乡慷慨捐资,邓小平同志欣然题写校名,一所叫“宁波大学”的高校就这样出现在世人面前。从奠基到开学仅用一年,1986年9月,宁波大学迎来首批学生,这样的建校速度令人惊叹。

  伴随城市发展,宁波大学在20世纪末完成第一次华丽转身。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合并期间又创办了医学院,自此拥有了除哲学外的文、史、教、经、法、理、工、农、医、管理10大学科门类,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1998年,宁波大学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立了国际贸易、工程力学、水产养殖3个硕士点,1999年起正式招生,从而改写了宁波高等教育没有硕士点的历史。

  之后,宁波大学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去年,宁波大学从全国2600余所高校中脱颖而出,在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137所大学中占得一席!

  宁波大学的每一次跨越,都与宁波这座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都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己任。仅海洋学院、海运学院近年就扶植孵化40多家涉海类企业;全校发明专利连续4年居全国高校前50位;近3年有139项科技成果实现转让或获得知识产权实施许可。

1985年10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前左三)、包玉刚(前左一)及夫人(前左二)一起为宁波大学奠基。

  宁波大学的发展历程是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宁波抢得先机,一路高歌猛进,1997年成为中国GDP千亿元城市;然而当时宁波仅有3所全日制高校,在校本科生5000余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7.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9%,与先进城市差距较大。

  这差距深深刺痛了宁波人的心。“高新技术是第一经济增长点,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宁波要发展,高等教育一定要上去!”1999年,市委、市政府做出科教兴市“一号工程”战略决策,把建设宁波高教园区作为实施“一号工程”的重中之重。

  同年10月,《关于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宁波教育现代化的决定》颁布,明确要“从城市长远发展出发,依托现有高等院校,在科技产业园区、鄞州中心区建设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功能小区”。

  一次会议、一个决定,宣告宁波市高教园区(南区)建设正式启动。

  高教园区的理念发轫于国外,在国外被称为“大学城”。然而,由于涉及办学观念、办学体制等诸多因素,当时在国内还未被付诸实施。正因为这样,宁波高教园区的建设并不顺利,刚开始可谓是步履维艰。

  200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到宁波,来到刚刚破土动工的高教园区,说道:“你们在做的事,正是多年来我想做的事。”“好!希望你们为中国大学新模式创造一个好的经验。”6月22日,我市加快高教园区建设的专题会议召开,为园区建设突破瓶颈指明方向,园区建设全线启动,创造出宁波效率和宁波速度。

  2004年,落户高教园区南区的9所院校和图书信息中心、体育馆等5个资源共享区,院士林、中心绿化带等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建设完成,在校学生7万余人。也是在这一年,宁波诺丁汉大学正式开工建设。

  高教园区北区在市委、市政府关心下,迅速搭起了大学城骨架。到2004年底,北区已有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落户。

  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宁波走出了一条全国首创的高等教育园区化发展之路。

  园区的每所院校凝聚着改革和创新的时代特色。

  1999年,宁波大学吸纳海外和民间资金,创办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成为全省第一个创办民办二级学院的本科院校。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会员聘任制,并依托宁波大学综合性优势推行平台式教学模式。

  万里教育集团与浙江农技师专“联姻”,创办起全国首家国有民办的普通高校,改制后的浙江万里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全员聘任制,分配机制上实行优劳优质优酬并向教师倾斜,后勤管理全部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剥离出去,实行社会化服务。

宁波诺丁汉大学。

  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自诞生始便受到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所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采用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样的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国人在“家门口”读世界名校的“梦想”。

  从1999年至2004年,宁波紧紧抓住国家调整高校设置机遇,高等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

  至2004年,在甬高校发展到15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全日制在校生9.6万余名,本科生4万余名;曾经令人汗颜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升至36%,高出全国17个百分点。

  师资力量有了长足发展。至2004年,全市高校已引进6位共享院士及一大批教授、博士、硕士。其中,正教授由1998年的43人增加到2004年的333人,副教授由1998年的294人增加到2004年的1800人。

  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得到提升。2000年,宁波启动了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建设、扶植了一批与宁波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关的学科和专业。

  到2004年底,全市共有教育部高职高专示范专业3个、教育部教改专业6个,省属高校科技创新基地2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市级重点(扶植)学科21个,市级重点专业18个;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也与学位点建设紧密结合,硕士学位点由1998年的3个猛增到27个,个别学位点具备了冲击博士点的实力。

  高教园区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宁波城市化进程,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城市人口整体素质。

  占地14.15平方公里的宁波高教园区南北两个区的建设,成为宁波城市扩张重要的拉动力量。园区浓郁的文化氛围、宜人的环境、先进的设施,吸引了众人目光,带动了70平方公里城区建设。

  在全市人口的文化程度走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快速上升,全市每10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数从1982年的393人增加到2005年的2452人,增加了近5倍。与此同时,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比1998年增长近2年。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20多年间,宁波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为之后高校、城市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签: 高教园区;宁波;高等教育;园区;学科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