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专家齐聚甬城关注水下考古 "小白礁Ⅰ号"船体保护初显成效
2018年10月19日 08:14:16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陈青 通讯员 何华军 实习生 俞佳雯

  近日,第二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举行,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水下考古、科技保护、古船研究、“海丝”研究专家代表等100余人参加论坛。

  “水下考古·宁波论坛”四年一届。本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上,13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专家表示,“水下考古·宁波论坛”的持续举办,为提升我国水下考古的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水下考古界的合作交流,为共同做好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保护、研究、利用搭建了良好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金涛博士在论坛上作了有关“小白礁Ⅰ号”船体保护成果的主题报告。“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位于象山石浦北渔山岛海域,经过2009年的重点调查和试掘、2012年的船载文物发掘和2014年的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成功将船体拆解发掘出水。2014年7月,船体运到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室,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保护研究工作。

  金涛在接受采访时说,经过长期的水下埋藏,“小白礁Ⅰ号”残存船体构件富集了海水盐分和有害成分,第一阶段的工作是完成船体构件的脱盐脱硫处理。“早期的沉船保护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关注到硫铁化合物残留,‘小白礁Ⅰ号’借鉴了国内外沉船保护经验和教训,以现在可行的技术加以处理。首先用络合试剂加入纯水浸泡,去除硫铁化合物,可溶盐也随之浸泡出来。处理完硫铁化合物之后,改用纯水浸泡,残留的络合试剂和盐分得以清除。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已经进行了4年。”按照计划,到2024年,“小白礁Ⅰ号”将完成木材脱水定型、船体构件拼装复原等工作。市民可以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的沉船保护修复展示室了解修复的进展情况及整个流程。


标签: 水下考古;论坛;沉船;研究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