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工在港珠澳大桥进行日常养护 通讯员供图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明天正式通车,它被英国《卫报》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面对这样一项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日常养护更是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交投所属的路桥工程处的养护团队,有幸担当港珠澳大桥的“保健医生”,这支专业团队曾养护杭州湾跨海大桥整整十年,拥有丰富的大桥养护“宁波经验”。
处于台风中心风圈
连一块玻璃都没破损
9月16日17时,超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台山。当时,很多人担心: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能否扛得住?
“在宁波养护大桥时,我们积累了很多防台经验,这次连一块玻璃都没有破损。”昨天下午,宁波交投所属的路桥工程处总工尹路宁,在电话里和记者说起那次抗击“山竹”的事。
从9月7日台风生成开始,项目部就开始密切关注港珠澳大桥的状况。9月15日晚,港珠澳大桥正式启动I级响应。项目部30余人坚守在东、西人工岛及收费楼,负责救援、应急用电等工作,24小时值班监护大桥安危。
巡查时,养护工秦和军发现人工岛上的一块木板被大风吹了起来。当时,大桥上的风力已经达到7—8级,人根本站不稳。如果木板随风吹起,很可能会砸碎玻璃。秦和军立马找来安全绳绑在腰上,让两名同事拉着绳子,自己趴地上匍匐前进。整个过程折腾了10几分钟,等拿到木板时,他整个身体早就湿透了。
养护团队的默默付出,获得了一片点赞。9月17日,一份来自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感谢信随之而来。
以最高分脱颖而出
十年养护经验成最大优势
今年年初,宁波交投所属的路桥工程处的养护团队在投标中以最高综合分脱颖而出,取得了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土建日常养护工作,全长29.6公里,连续养护6年。
目前,国内桥梁一般设计使用寿命是100年,而港珠澳大桥是120年。超过1000亿的投资、历时14载、多样的结构形式及海洋侵蚀……这些都注定港珠澳大桥的日常养护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宁波这支养护团队的最大优势在哪里呢?
“我们拥有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十年养护经验,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采访中,尹路宁直言不讳,杭州湾跨海大桥连续八年荣获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考核第一名,这背后积累的大桥养护经验,给我们养护港珠澳大桥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现在,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桥梁强国。养护大桥,就像是对待人的生命一样。”尹路宁说,当时,杭州湾跨海大桥养护时就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同样港珠澳大桥早在大桥设计阶段,就把维养设计置于与主题结构同等重要的地位。“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隧道的特殊养护对我们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能参与这样一项‘超级工程’的养护,很有挑战性。”
养护工在港珠澳大桥进行日常养护 通讯员供图
健康监测面临三大挑战
大桥养护用上高科技
在港珠澳大桥的日常救援、养护中,将会用上很多“高大上”的仪器。
港珠澳大桥健康监测面临高空、外海、密闭空间三大挑战,钢箱梁中高温高湿的环境对设备危害较大,监测人员进入后容易缺氧,这就需要借助设备。
“比如桥梁隧道健康监测,我们会给它安装上类似于人体测脉搏、心跳的装置,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测到桥梁隧道运营状态。台风来了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些都会记录下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负责人、公规院副总工程师李娜说,他们专门打造一套便捷实用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配备先进的智能传感器设备,采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和最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根据大桥各部位的重要性、耐久性等来确定各部位所需的维养方案,这样不仅能准确了解桥梁的健康数据,还能及时发现桥梁的异常状态并进行相应处置。
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相比,港珠澳大桥更注重机械化操作,以提高养护的工作效率。目前,路桥工程处已投入专用养护车辆20台,包括隧道检修车、桥梁检测车、隧道侧壁清洗车、高空作业车等。事实上,大桥管理局在桥梁养护、救援、路政等设备方面的投入达3000多万,可谓“大手笔”。
记者注意到,在拯救及养护设备中,防撞缓冲车数量最多。据悉,这是首次运用在桥梁的防撞缓冲车,是为道路施工提供安全防护的专用车辆。如果以11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突然让车辆停下对人员伤害较大,但防撞缓冲车可进行主动防预。
通讯员邓雪 首席记者薛曹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