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建管并抓全域治堵 促绿色出行更惠民 宁波全力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2018年10月26日 06:17:28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余明霞 储鹏飞 王凯艺

  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余明霞 储鹏飞 王凯艺)1956年,宁波市区第一条公交线路开通,开启了宁波公共交通的历史。时至今日,公共交通在宁波变化翻天覆地。2013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公布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的通知》,宁波被列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就此开启公交都市的建设历程。

  五年来,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打开了城市发展新格局;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及超级电容公交车备受瞩目;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达5A级,居全国前列;公共交通与移动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慢行交通提升城市交通出行环境。

  五年间,宁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综合交通、一体发展”“优先发展、系统升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四大原则,努力建成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当前,宁波已基本确立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五年创建之路,宁波昂首阔步向“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迈进。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

  倡导绿色文明出行

  日前,在高德地图与交通部科研院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国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指数”排名中,宁波位列全国第四、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市区498条公交线、5000多辆公交车实现各类移动支付全覆盖,并支持“全国一卡通”;加强管理互联网租赁单车,收缴近2万辆违规单车,开出万元罚单;机动车守法率高达95%……宁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域治理城市拥堵的成效显著。

  五年来全市斥资千亿元,全力建设国内领先、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公交都市精品工程。轨道交通累计投资250多亿元,建成1号线、2号线一期,形成十字形运营骨架,开通运营里程74.5公里,日均客流达到34.2万人次。中山路商贸圈、北仑区组合团、北高教园区、铁路宁波综合枢纽站、栎社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有效提升。当前,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4号线、5号线一期等4条线路建设同步推进,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270多公里轨道交通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市区主要功能区。

  开通宁波至余姚城际通勤列车。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首通段已与轨道3号线一期同步建设。宁波至慈溪城际铁路正在开展工可深度研究。依托轨道交通的“宁波1小时公共交通圈”辐射半径将显著增长。此外,常规公交枢纽、公交首末站、综合停保场、“八横八纵”170多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保障了公交线路运营更科学。

  今年是我省新一轮五年交通治堵的开局之年,也是宁波公交都市创建的验收之年。在前五年治堵成效的基础上,8月初宁波又发布了2018年城市交通治堵实施方案,提出了“重引导,补短板,严管理,提品质,谋长效”的总体思路,坚持交通管理与设施建设并重。

  宁波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共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交通,尽快实现让群众步行不到500米就有公交(轨道交通)可乘、公共自行车可骑、出租汽车可打、可约,市区到各区县(市)30分钟至1小时内到达。”

  不仅要便利,还要舒适环保。一大批新能源公交车的广泛推广,给公共交通披上了一袭“清新绿”。近年来,宁波致力于以纯电动车型为主的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投放,逐步实施传统燃油车型的替换淘汰。自2015年7月开通全球首条超级电容储能式现代电车运营示范线196路以来。越来越多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加入到宁波公交大家庭。预计至2020年,宁波全市计划投放纯电动、插电式公交车2000余辆。

  移动互联促服务升级

  优惠换乘令百姓满意

  如今“行”在宁波,市民只需看看手机或电子站牌,就能知道公交车什么时候来;通过手机扫一扫便能实现支付……正如此,越来越多年轻人日常出行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移动互联技术在传统公交车的深度融入可见一斑。

  为了提高公交智能化水平,宁波通过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统筹建设“一套终端系统、一个数据中心、三大应用平台”,实现城市公共交通智能调度、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及运营状态动态监测等功能。

  据统计,近两年宁波新建以及升级完善了1200余套智能车载终端,建设完成70套电子站牌,在公交场站建设完成40余块发车显示屏,建设了近50套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了宁波市公共交通数据资源中心。不仅如此,在公共交通移动支付方面,今年宁波轨道交通陆续开通了银联闪付、Apple Pay和微信扫码过闸乘车;市区(不包括奉化)全部公交车在全省率先实现支付宝、微信、银联闪付、NFC、Apple Pay、市民卡交通云卡等多方式移动支付的全覆盖。

  公交对市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离不开一项接一项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地。早在2013年7月,宁波就在省内率先推出了公交1小时优惠换乘。另有各种优惠卡的推陈出新以及优惠人群的确定,让越来越多市民把绿色出行当习惯。

  今年9月,宁波进一步扩大公共交通惠民的力度,推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优惠换乘服务。“公共交通到底便不便民,百姓满意不满意,只有老百姓是最清楚,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市交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部门齐抓社会共治

  向精细化管理推进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的同时,宁波还从“面”上统领公共交通“四车一体”发展,为市民公交出行保驾护航,制定公共交通客运民生安全和服务提升方案,采取“明察暗访”“开门纳谏”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点”上针对“四车”服务提升,启动“走一线、查问题”专项行动。

  宁波已实现从交通一家“独角戏”到公安、城管、住建等多部门联合发力,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合奏”。尤其是针对一度“野蛮生长”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坚决开展专项整治、实施规范管理,逐步纳入精细化管理。

  本着既要发展也要规范的原则,宁波首先研究制定管理规范,在去年10月下发《关于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属地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规范停放点位设置,对不适宜停放的区域路段制订负面清单;对影响市容市貌、占用城市道路设施、不按交通信号指示通行等违法行为及时查处。

  宁波市客管局联合城管、交警等已先后约谈经营企业10余次。8月30日,宁波暂停新增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和车辆,暂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并成立专项协调小组,从总量控制、秩序管理、企业履责、配套措施、文明骑行五方面落实整治。9月份再次约谈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对企业履行社会主体责任、规范经营服务、加强车辆管理、引导用户文明用车等三令五申。

  “依照今年的城市交通治堵的方案,宁波今后将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加快设施扩容、强化交通管理,不断提升交通现代化治理水平,切实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强力的秩序严管和高效科技手段,继续以“乱停、乱行、乱占”等交通乱象综合整治为重点,并谋划建立交通拥堵治理的长效机制,在条件好的区县(市)探索“一城一交”管理模式。

  创新公交综合开发

  集约土地破停车难

  今年总投资1.04亿元,占地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39平方米的宁波市中医院北侧公交综合体项目竣工并即将投用,是宁波为市民打造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该综合体南侧是当地的市中医院,具备客流转换和集结大量客流的基本功能,配有各种运营调度组织管理及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多种用途、多种功能,既满足了市中医院周边市民与就医病人的公交出行需要,又有效解决中医院周边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据介绍,整个综合体分地上六层、地下二层的多层建筑,地上建筑5422平方米,地下建筑7117平方米,可集结3条公交线路,约75辆公交车运行调度能力。还包括社会停车、公交首末站和物业开发用房。地上一层设置公交首末站调度、监控、场站业务用房等,二层到六层为物业开发用房,产生的效益用来维持场站的日常管理运营;地下一层和二层均为停车库,部分作为社会停车位使用。

  屋顶平台的绿化设计,还丰富了城市的生态面貌。在项目用地的南侧紧邻人行道的一侧和架空层下的部分用地,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位,以满足公交场站内部和外部的非机动车停车需求,并充分体现了公交优先发展和土地集约复合利用的理念。其中机动车位停车位近15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00个。

  事实上,宁波加强公交场站的综合开发不仅于此。为加强公交场站与城市商业、休闲等功能的深度融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当地已建成公交场站综合开发体13个。其中东鼓道项目,还是全国建筑面积最大的地铁两站一区间单体项目、浙江省地铁首个站间商业项目。

  业内人评价,宁波创新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模式,改变了平面布局方式,将城市中公共交通、商业、办公、居住、娱乐等城市生活空间的多种功能进行组合,形成市交通经济聚集体。“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功能聚合的立体化公交综合体显然成为日后公交场站建设的趋势。”


CshKHVvR9TKAXkE_AAMrQ2JfvB8684.jpg

  明州大桥(图片由宁波市治堵办、公交都市办提供)


标签: 互联网;轨道 责任编辑: 丁慧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10262180444588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