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贸易摩擦的阴云、关税调整的大潮、汇率浮动的波澜,宁波的进出口贸易逆势上扬,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据宁波海关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37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14.5%;其中,进口2270.1亿元,增长20%,出口4106.6亿元,增长11.7%。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应秀珍在看到这一官方数据后,不禁感叹:“宁波的外贸人非常非常出色!”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事实上,对外贸易一直让宁波引以为傲。2017年,宁波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9.6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7.8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600.1亿元,可以说,外贸是拉动宁波经济增长的“主力马车”。改革开放40年,宁波外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外贸这驾“主力马车”跑得又快又稳。外贸主体日益庞大,产品逐渐丰富,贸易方式趋向多元,对宁波经济的贡献度与日俱增。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外贸经营权的下放,以及外贸企业实施承包制、全面实行自负盈亏、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等改革举措,宁波外贸经历了一连串跨越式的发展:进出口额从每年10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500亿美元直到突破1000亿美元。从近5年数据来看,宁波进出口总额自2013年以来均保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其中2014年至2016年受严峻的国际外贸形势影响,外贸出口总额在2015年稍有下滑,但到了2017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为7600.1亿元,在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十,增幅在十强中位居第一。宁波以全国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3.25%的出口,也就是说,每100美元“中国制造”出口商品中,有3.25美元是宁波人卖出的。“千军万马闯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人从事外贸相关工作”是宁波外贸领域的生动写照。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让企业和服务产业形成联动,包括健全公共政策、加强会展联动、开展评优奖励、完善协调机制、扩大公共宣传、提供保障服务,用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客商。改革开放40年,宁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贸发展内生机制,这些内生因素正是助推宁波外贸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其中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进步、制度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并形成合力,从而使得宁波外贸得以长期稳定增长。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宁波积极响应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抢抓了外资引进和外贸发展的机遇,在城市规模、经济总量、服务功能等方面均迈上了新台阶。
改革开放后,宁波依托港口这一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主导战略,充分带动宁波进出口贸易发展,在促进国外先进生产要素与国内资源有效聚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了从商贸小城到经济大市的历史性跨越。对港口来说,外贸比例越高,盈利潜力越强。2017年,宁波舟山港外贸吞吐量4.77亿吨,占6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1328万个集装标箱中,内贸仅有151万个,其余全是外贸。200多条航线,一半是远洋干线。
民营企业作为宁波进出口主力,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宁波经济的底色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为全市贡献80%以上的GDP、66%的出口、76%的税收和87%的就业,故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之美誉。作为老牌外贸大市,宁波外贸实绩企业超过1.6万家,外贸从业人员约200万人,人均外贸额超过1万美元。在宁波外贸背后站着的,是超过全市企业总数九成的23万家小微民营企业。在过去三年中,宁波以平均一天2家小微企业跻身“规模以上企业”行列的速度,掀起了一股制造业企业集聚发展新浪潮。经国家统计局审核,宁波新上规模小微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扎实的产业基础,使宁波企业“走出去”闯世界的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始终将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纺织服装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同时,宁波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智能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
进入新时代,宁波要从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转变,必须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的步伐。作为品牌之都、文具之都、服装名城,应结合本地特色经济,打造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外贸企业,坚持创新引领,从过去依赖于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到寻求技术、品牌、渠道、模式等综合优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千军万马”转向“精兵强将”,由“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最终实现宁波外贸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原标题《外贸引领“千军万马闯世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