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与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家军为浙江侨梦苑揭牌
由包玉刚先生等“宁波帮”人士捐资助建的宁波大学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特别是海外“宁波帮”人士,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我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
宁波,是中国的重点侨乡之一。1984年宁波被确定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同时邓小平提出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宁波帮”人士积极回应,以爱国爱乡的巨大热情造福桑梓,促成了宁波计划单列、港口开放、宁波大学兴建、重大项目引进等一系列大事要事,为宁波现代化建设贡献巨大。这些成就饱含着无数“宁波帮”人士心系桑梓的深情厚谊,凝结着一代代宁波侨务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使命情怀。宁波侨务工作的四十年,充分展现了“宁波帮”勇立潮头、勇创大业的宁波人品质,充分展现了同根同心、爱国爱乡的“宁波帮”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
厚积薄发宁波侨务工作走过40年不凡历程
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侨务工作始终处于前沿位置,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市侨务部门紧紧围绕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发挥侨务优势,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机制和手段,侨务工作呈现了良好态势。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侨务工作以拨乱反正、落实侨务政策为重点的阶段。国务院侨办恢复设立后,市政府侨办也于1984年5月正式建立,并投入主要精力进行拨乱反正,努力从指导思想上清除“左”的影响,恢复和制定了一系列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
党的侨务政策的宣传和落实,逐渐愈合了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心灵创伤,增进了他们对祖(籍)国、对家乡的感情,特别是1984年8月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更加激发了他们投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一大批海外宁波籍人士纷纷回家乡探亲、扫墓、旅游等。1980年在香港、宁波两地同时成立甬港联谊会。1980年12月宁波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东方眼镜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宁波利用外资的大门向世界敞开。1984年12月19日,包玉刚先生与宁波市政府签署了他出资创办宁波大学的协议。与此同时,在包玉刚先生的热心推动下,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此后陆续促成了宁波计划单列、兴建栎社机场、开发港口、建立交通集疏运网络、成立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等一系列大事。
在基本完成落实侨务政策的任务后,我市侨务部门逐步腾出精力发展与华侨华人及其社团的联系,加强与海外的交往,吸引侨胞在我市投资兴业。1991年成立了宁波市海外交流协会,借助这一平台,促进我市同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及其社会团体,开展友好往来与合作。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我国改革开放走上了快车道。侨务部门提出了侨务工作必须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热情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新思路。与此同时,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侨办、台办、外办关于做好受赠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海外宁波籍人士捐赠家乡社会公益事业再掀热潮。
跨入21世纪以后,针对侨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侨务部门努力探索规律、创新思维,实现了侨务工作的“三个转变”,即从接待服务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从单一落实政策向依法护侨、为侨排忧解难转变,从立足“宁波帮”到面向全世界华侨华人的转变。为此,我市侨务部门积极创新工作品牌、引资理念、引智渠道、护侨力度、外宣平台和服务手段。2002年起每年举办的甬港经济合作论坛,促进了我市与香港的经贸合作交流,成为我市侨务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有效载体;200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对无退休金收入的老年归侨和贫困归侨给予每年每户l800元的生活补助;通过建立华文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举办“茶花杯”中日学生书法比赛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2012年以来,我市侨务工作进入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上全面发挥侨务工作优势的新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2013年市侨办开展了全市基本侨情调查工作;及时研究制定和全力实施“侨务引资工程”“海创引智工程”“海外聚贤工程”“华裔留根工程”“涉侨关爱工程”等侨务工作“五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侨办系统邀请接待海外客商近15万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引进投资项目252个,合同侨(外)资148.1亿美元,实际到位11.77亿美元,接受捐赠项目432个,捐赠金额共计人民币3.55亿元。2017年,浙江省首个“侨梦苑”在宁波揭牌,吸引了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甬创业。
同频共振广大侨胞助力祖国和家乡发展功不可没
侨作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宁波的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投资兴业,为宁波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外界怀疑排斥,外资观望徘徊,是宁波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率先回来投资兴业,带来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力推动了宁波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40年来,宁波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2万余家,其中港澳侨企占近70%。侨港资企业成为外商在宁波投资的主力军。海外侨务资源中蕴藏了丰富的海外人才资源,成为宁波引进城市建设高端人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有千余名海外专业人员来甬投资创业,他们整体素质高,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宁波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管理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已经成为上市公司。
他们爱国爱乡,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1981年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名誉主席包兆龙及其儿子包玉刚一行。此后,包玉刚在家乡捐献巨资助学,并创建了包氏奖学金资助教师研究生出国留学。正是包玉刚的这一远见卓识,开启了中国高校面向国际合作交流的大门,影响了一大批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捐资助学的热潮。1985年,王宽诚出资1亿美元创立了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帮助国家培养人才。同年,包玉刚捐资2000万美元创建宁波大学。1984年起,邵逸夫连续30年为祖国内地的教育事业捐赠巨款,累计达47.5亿港元,在宁波的捐赠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堪称华夏捐资兴教第一人。陈廷骅、赵安中,热心捐助国家希望工程,堪称希望工程的功臣。一大批宁波帮人士捐赠设立教育基金、奖学金等,为宁波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宁波的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同样镌刻着“宁波帮”人士的名字。近几年,一些海外老一代侨胞因年龄关系逐渐把事业交给新生代,而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光荣传统也薪火相传,涌现了如赵亨文、李本俊等一批“宁波帮”第二、三代为家乡捐赠。
他们建言献策,在关心家乡发展中发挥智囊作用。我市侨务部门积极推荐港澳同胞担任各级政协委员、海外顾问等,使他们得以参政议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省爱乡楷模、荣誉市民顾国华生前曾在省政协会议上积极建言政府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得到了省政府重视,如今他的这一愿望已经实现,为实施港航强省战略奠定了基础。在顾国华等“宁波帮”人士倡议下创办的甬港经济合作论坛,自2002年举办以来,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交流形式,实现甬港两地互惠双赢,被誉为“内地城市与香港合作的成功典范”。近年更是有一批年轻政协委员为宁波人才引进牵线搭桥、献计献策。
他们反独促统,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积极作用。长期以来,广大宁波籍华侨华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在涉及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面前,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以包玉刚为代表的香港“宁波帮”人士热烈拥护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利用其海外关系和社会影响,积极推动香港回归。
他们还在增进宁波与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中积极发挥桥梁作用,运用侨胞在住在国与政界交往的人脉关系,热心充当“民间外交使者”,扩大宁波与各国的友好交往。
为弘扬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精神以及他们对家乡做出的贡献,已有120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被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其中有52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被授予浙江省爱乡楷模。邵逸夫、李达三、曹光彪、王宽诚4位先生还先后获得小行星命名的国际荣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遍布世界各地的数千万华侨华人,具有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深厚的人脉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我市侨务部门将结合宁波实际,结合世情、国情和侨情的深刻变化,继续发挥海外“宁波帮”和侨务资源优势,凝聚侨心、引聚侨资、汇聚侨智、合聚侨力、同聚侨梦,助力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为我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文/陈飞张丽华 供图宁波市侨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