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的董瑶海。
董瑶海 受访者供图
董瑶海,“风云四号”卫星总设计师。虽然年少即离家求学,但在他心中,家乡宁波一直是他最眷恋的地方,家乡的发展更是时时牵动着这位游子的心。
近日,记者连线正在上海的董瑶海。获悉是老家记者的采访,他非常高兴,热情地畅聊起家乡和少年趣事,爱乡爱家之情溢于言表。
宁波是我最眷恋的地方
说到宁波,董瑶海的第一句话就是:“家乡宁波是我最眷恋的地方。”
“我家就在鄞州茅山董家跳村,在茅山中学读的初中,在姜山中学读完高中,16岁那年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才离开了宁波。”董瑶海说。
大学毕业后,董瑶海到上海航天局工作,至今已离家30多年。可每每说到“宁波”二字,他总是充满自豪之情。“宁波变化非常大,现在非常漂亮也很繁华,我现在回来会经常到老外滩坐坐,看看三江口,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
在游子心中,家乡菜也是人间无上的美味,他告诉记者:“每年春季,家人都会为我晒笋干、菜干等宁波特产,特意送到上海。每次吃到油焖笋,真是美味啊,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和“风云”系列卫星结缘30余载
从1986年大学毕业到现在,董瑶海已经和“风云”系列卫星结缘30多年。他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是“风云四号”卫星总设计师,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七)、中央企业工委系统“十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上海首届“青年科技英才奖”得主。
30多年里,从“风云一号”到“风云四号”,从原来的科研星到业务星,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国际气象组织值班卫星,董瑶海更是见证了我国“风云”系列卫星事业的发展。
说起“风云”卫星,董瑶海如数家珍,作为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对“风云四号”总体方案的优化、改进和落实工作。“真是非常了不起的跨越发展。”董瑶海激动地说,“风云四号”卫星整星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并跑”向“领跑”的跨越。卫星搭载了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闪电成像仪和空间天气监测仪4台遥感仪器,填补了3项国际空白,创下7项国内首次。
“虽然我们的生活与‘风云’卫星须臾不可分离,但人们对‘风云’卫星了解并不多。”董瑶海说,“除了预报天气外,‘风云’卫星还广泛应用于海洋、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航天、环保等诸多领域。”
据了解,仅国内接收和利用“风云”卫星资料的用户就超过2500家,“风云”卫星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40,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们正在研制‘风云四号’的第二颗星,同时还在研制微波探测卫星。”董瑶海表示,将继续在“风云”卫星事业深耕不止。
少年时美好而快乐的记忆
在董瑶海脑海中,家乡宁波给他留下很多美好而快乐的记忆。“我对学生时代的宁波印象比较深,这之前更小时候的故事,都是家人告诉我的。”董瑶海和记者聊起了少年生活。
上世纪70年代,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不好。但董瑶海认为,这种清贫的生活也是生活赋予的另一种财富。“记得读初中时,我开始寄宿。每星期回校,我都会拎着一大尼龙网袋的熟红薯。这就是我的口粮,对于正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当时能吃饱就已经很不错了。学校的住宿条件也一般,男同学挤在二楼的一间大房间打通铺睡觉,褥子就是稻草加席子。”就是这种环境下,董瑶海学会了吃苦,学会了责任。
回想那段时间,留在董瑶海脑海中更多的是弥足珍贵的温暖小故事,茅山中学的两位校长让他印象很深刻。“这两位校长得一胖一瘦,形象上对比很鲜明,更有意思的是,瘦瘦的校长很严厉,胖胖的校长很和气。”董瑶海说,“但他们都非常负责,一大群的男孩子在熄灯后常常还会聊天,说个不停。两位校长轮流值班,晚上10点多了,在外面巡逻,要是我们还在说话,就在外面敲敲门,让我们早点休息。”
感恩老师在成长之路的帮助
上了高中,离家更远,每个星期一,少年董瑶海清晨5点出门,从董家跳村走到5公里外的胡家坟村坐第一班公交车,赶到姜山镇。“高中生活也很开心,好像就是在打打闹闹间,时间倏忽而过了。我那时挺调皮,没少让老师们头疼,但是非常感谢老师们在我成长之路上的帮助。”
就是这么一位自称为“让老师头疼”的少年,在1982年高考中,以优异成绩一举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开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做航天这个工作。”董瑶海回忆说,当时填报志愿时,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高考分数给出建议,“他说我的分数最合适报考哈工大,当时我也不懂,就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我并不是学霸,初中时成绩还一直在中游,到了高中才追上来的,我们那时高中只要读两年,我记得最后一阶段的考试非常多,我和班上另两位同学你追我赶,轮流当第一。”董瑶海说起当年的读书趣事,哈哈大笑。
身处外地,董瑶海一直关注着家乡发展,他告诉记者,他的家人都在宁波,现在每年都会回宁波住几天。
董瑶海表示,家乡发展得这么快,让他非常高兴,他也愿意为家乡建设尽微薄之力。这两年,他数次回到家乡、回到母校开设科普讲座,与家乡人分享“风云”系列卫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此次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即将召开,他欣然接受主办方邀请,共襄盛举。
宁波晚报 记者李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