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这几年宁波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长 防治还得管住嘴迈开腿
2018年11月26日 09:18:37 来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记者陈敏 通讯员庞赟

  “联合国糖尿病日”宁波市糖尿病防控宣传活动现场,宁大附院眼科医护人员为市民检查眼底。(陈敏庞赟摄)

  金雅男制图

  2018年11月14日,是第11个“联合国糖尿病日”。记者从采访中得知,宁波虽然属于糖尿病低患病率区,但不可忽视的是,这几年,宁波的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长,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与此同时,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10余家医疗单位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市糖尿病治疗现状不容乐观,近四分之一患者未用药物治疗,餐后血糖达标的不足三成。

  糖尿病患者数快速增加

  张老先生前几天一早就坐着公交车来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张老先生患糖尿病多年,差不多每隔半个月就要上医院配一次药,到门诊室一看,等着开药的“糖友”一大堆,其中好多是医院里常常碰到的老面孔。“这糖尿病人真是一年比一年多。”张老先生无奈地感慨道。

  宁波的糖尿病人一年比一年多,这并非只是张老先生一个人的感觉。来自市区各大医院的门诊统计数据显示,这几年,宁波的糖尿病患者数在快速增加。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宁波市15岁至74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6.8%,经测算,我市糖尿病患者约为33万。2017年宁波市糖尿病患者发现登记23.36万人,管理22.31万人,规范管理14.57万人,空腹血糖控制12.84万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俗称“三高”)已是当前市民排名前三的慢性疾病。

  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毛玉山主任医师说,糖尿病本身属于老年病,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患糖尿病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从多年的临床看,宁波的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低龄化趋势。低龄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中青年患病率增长;青少年患者增加。

  34岁的沈先生这几天正在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半个月前的单位体检,沈先生被查出血糖过高,空腹血糖12.0mmol/L(正常6.1以下),糖化血红蛋白11.0%。“我这么年轻就有糖尿病了?”无任何症状的沈先生感觉很是奇怪。但马上他就发现,他所在的病区共有20张病床,居然住着3个年轻患者,除了他,另外两个一个27岁,一个28岁。

  更为担忧的是,这几年,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不断涌现。毛玉山医生告诉记者,小患者一般来自糖尿病家族,原本就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再加上平时营养过剩、饮食过细、运动不足,从而早早诱发了糖尿病。

  近四分之一患者未用药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恶劣。”这是毛玉山医生对宁波糖尿病发病现状的客观描述。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25亿,其中高居世界首位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多达1.14亿。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足病等,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令人遗憾的是,相当多的宁波市民对糖尿病防治并没有足够重视。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10余家医疗单位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患者未用药物治疗,餐后血糖达标的不足三成。

  在调查的3648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1931例,女性1717例,初步分析发现:糖尿病人群平均年龄61岁,最小16岁,最大101岁,平均病程9年,最长病程者已患病44年。调查事实证明,民间“糖尿病患者长寿不了”的说法不科学。

  我市超6成患者的空腹血糖处于不达标状态,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又称“非空腹血糖”)达标率更令人担忧。高达54%的患者没有养成监测餐后血糖的习惯,即使在监测餐后血糖者中,达标率也仅27%。

  毛玉山医生说,因人体每天处于非空腹状态的时间是空腹状态的2倍或以上,餐后血糖升高对全身各器官的影响比空腹血糖更严重,所以糖尿病防治过程中,餐后血糖监测很重要,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调查还发现,糖尿病患者中,近50%合并有高血压、40%伴随血脂异常。但两者的治疗状况呈现“冰火两重天”。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比例高达90%,总体血压达标率超过50%;而服用降脂药的患者只占62%,且血脂达标率仅两成。

  另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重视各种并发症的定期检测。动脉硬化、眼底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接受调查的患者中,伴有动脉硬化的高达61%。但是从调查看,进行过眼底检查的患者不足10%,接受过颈股动脉斑块检查的患者仅1/3。毛玉山医生提醒说,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并发症极为重要,广大病友不能单凭血糖指标而高枕无忧。

  患者这些做法要不得

  说起68岁就离世的李大爷,毛玉山医生依然唏嘘不已。

  退休后没多久,李大爷就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但他拒绝了医生让他服药、打胰岛素治疗的建议,而是听信各种偏方,大量购买各种保健品。就这样过了几年,尽管他坚持服用各种据说专门治疗糖尿病的保健品,但是他的血糖从来没有正常过。直到三年前,李大爷患了肺炎到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一检测,血糖竟高达40mmol/L。长期的血糖异常,已经对他的心、脑、肾、眼等造成了伤害,肺炎急性发作也与高血糖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之后,在医生的劝说下,李大爷才开始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可惜为时已晚,因为突发脑梗,李大爷不治离世。“假如李大爷一开始就接受正规治疗,凭他原先的体质,不至于这么早就离世。”毛玉山说,事实上,没有一种保健品具备确切的降血糖功效。广大患者千万不能迷信保健品,糖尿病虽然目前还无法根治,但只要早防早治,通过规范化治疗,还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

  一些青少年患者的家长,因担心药物副作用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拒绝及早给孩子治疗用药。这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误区之一,这样做,最终会害了孩子。

  其实,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药物治疗中最接近自然的生理性疗法,根本不存在成瘾的问题。通俗地讲,高血糖是人体绝对或相对缺少胰岛素之故。参照“缺什么补什么”的传统理论,应用得当,胰岛素对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属于“补药”。有些患者打胰岛素后撤不下来,并不是对胰岛素产生了依赖,而是他们的病情进展到了必须长期“补”胰岛素的程度。例如,有的患者并发症严重,不打胰岛素就无法有效控制或延缓这些并发症的发展;有的患者胰岛功能已经衰竭,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不打胰岛素就无法理想控制血糖。而很多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血糖控制理想后,配合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停用胰岛素改用相对方便的口服药治疗。

  糖尿病一定要早防早治。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糖尿病等严重了再治也不迟,生生让各种并发症在自己身上悄然发展。

  据介绍,遗传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患病因素,“多吃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则是促发因素。根据统计,父母、祖父母及兄弟姐妹等亲属中有人曾罹患糖尿病,其本人及子女都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罹患糖尿病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30%至40%。一家三代同是糖尿病患者的案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毛玉山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醒,对于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一定要做到早防早治,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在饮食上做到粗细搭配,少吃精加工食品。一旦查出患了糖尿病,一定要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糖尿病治疗四大误区

  误区一:不监测血糖

  住院期间稳定血糖后,制订了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回到家里,一定得监测血糖。由于住院期间的生活起居、饮食与家里会有一定的差异,降糖方案有可能会有小的变动,这就需要靠血糖监测来作为调整的依据。

  误区二:自行加大药物剂量

  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必须根据血糖水平,而非症状。即使患有糖尿病,也不能把身体的所有不适用血糖高来解释,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量。

  误区三:无视低血糖风险

  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患低血糖的风险很高,低血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对于老年患者,餐前血糖不宜低于5mmol/L,甚至对于一些健康状态差的老年患者,建议最好在5.6mmol/L以上。糖尿病患者可制定有规律的血糖监测时间,以便掌握血糖状况。

  误区四:吃“无糖食品”最好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上切忌“极左极右”,特别需要警惕的就是“无糖食品”。“无糖食品”这个名称容易让人以为它对血糖无影响,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食物种类,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等都会产生热量而影响血糖。所谓“无糖食品”指的仅是不含蔗糖的食品,而并不是没有热量的食品。目前市场上的“无糖食品”大都是无糖的糕点、饼干、奶粉、麦片、八宝粥等,成分多是碳水化合物,如果摄入过多,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陈敏整理)

  切莫讳疾忌医

  初中课文《扁鹊见蔡桓公》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则“讳疾忌医”的故事。蔡桓公不听扁鹊劝告,致使肌肤之疾恶化成绝症,终因“讳疾忌医”而死亡。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治病要在容易治疗的时候治。

  蔡桓公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遗憾的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蔡桓公”大有人在。前几天参加同学会,我们这帮同学正在迈向耳顺之年,座中一同学发表了一观点:发现有病“随便其”,到医院看病,思想负担反而加重,越检查毛病越多,不利于身体的好转和恢复。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谬论竟得到了在座的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不仅仅是我同学,我身边的同事中,也有不少人持有这种观点,他们甚至放弃了单位组织的每年一次的体检。

  有些人得病后不愿到医院去看病,主要是怕,除了怕医院的服务不够理想外,更多的是怕查出毛病,增加心理负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不看病不等于没有疾病,不看病也不等于没有心理负担。身体有了疾病不治疗是不会自愈的,不治而愈那叫“新闻”,奇迹不会降临每个人的身上。“怕”是一种消极的回避,有病躲也躲不过,不及时就诊,就会贻误病情,最终导致积重难返,真到了最后无法治疗时,悔之晚矣!

  我市有近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未用药物治疗,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据。讳疾忌医和轻视疾病都是要不得的,所以专家再三呼吁,防治糖尿病要早检查,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发现疾病早治疗。

  珍惜生命和健康,珍惜每一次能够获得生命和健康的机会。

标签: 糖尿病;胰岛素;宁波市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