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今天,湾区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是全球高端要素竞争的主战场,全球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新引擎。在湾区经济时代,宁波如何建设大湾区中心城市,融入浙江省大湾区空间网络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市规划局和市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今年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规划,“宁波市湾区空间发展论坛”11月27日在甬召开。
湾区是宁波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
市规划局局长王丽萍说,宁波具有建设大湾区中心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优越的生态,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还拥有浙江省海岸线总长的四分之一,有杭州湾、象山湾等自然海湾。《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强调,湾区是宁波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明确提出“三湾转型”的发展战略,提出《美丽湾区的行动计划》。
“我们将充分把握国家和省建设大湾区的发展契机,携手上海、杭州和其他周边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构筑宁波都市圈,推动共建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升级,共同打造高品质的环湾生活圈。”王丽萍说。
可定位为“开放、创新、生态”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邵波从大湾区中心城市建设角度,对《宁波市湾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最新研究成果作简要阐述,基于宁波实际,提出“开放湾区、创新湾区、生态湾区”三大定位,重点提出沪甬协同、杭甬一体、甬舟同城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邵波说:“世界上公认的几个湾区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国内的粤港澳湾区,如果把这些湾区的发展空间特征进行梳理,就会发现这些湾区都是密集的城市群地区,也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创新地区,一个很重要的未来发展引领地区。”
在宁波建设大湾区中心城市的行动方面,邵波建议,首先是区域协同,包含沪甬直联、杭甬一体,以及甬江科创大走廊到城东制造大走廊到城西科创大走廊形成带状联系,这样整个杭甬一体的格局就能发展起来;甬台融合,宁波港口功能进一步往台州延伸,此外还有甬义联通,这样也是把开放水平从沿海往内陆延伸。他建议,聚焦前湾新区,“前湾新区肯定是北部副城区的一个重要主体,通过前湾新区的设置以后,提升整个相关地区的一体化和整合功能。”
从五大产业方面实现赶超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主任吴璟桉对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宁波湾区产业发展的选择进行了专题阐述,从长三角、沪杭甬、宁波周边三条主线来理解沪杭甬的城市分工,思考宁波湾区产业发展战略。
他表示,湾区经济发展有三条核心规律:临港经济和港口发展的互动规律,产业集聚和区域优势互为表里,产业功能和社会功能互为支撑。“宁波发展湾区经济,要把握这三条核心规律,并从中得到启示。”吴璟桉说。
未来,宁波湾区经济如何发力?
吴璟桉说,从湾区经济的产业分工来看,东京湾区、新加坡、鹿特丹港、纽约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湾区大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大制造、大物流、大贸易、大资金、大休闲五大产业形态,宁波可以从这五大产业出发,对标各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实现赶超。
第一,大制造产业形态。宁波可以以这个为基础,进一步向数字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来提升。
第二,大贸易产业形态。宁波可围绕建设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发挥湾区对外交流优势,加快宁波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
第三,大物流产业形态。宁波可通过海铁联运建设、加快区域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发展智慧物流及航运物流服务业。
第四,大资金产业形态。宁波可以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为抓手,服务宁波湾区的主导产业和平台,重点发展保险金融、航运金融和海洋金融。
第五,大休闲形态。以宁波文化、旅游、港口为基础,结合浙江大花园大湾区战略,重点发展旅游康养、文化创意、邮轮经济等湾区大休闲产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