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新闻的市民可能会知道,在贵州,有一位母亲,因为女儿5岁时失去了行走能力,她只得每天背着女儿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背就是14年,被称为“背读妈妈”。
而现在,这名可敬的母亲与千里之外的宁波发生了紧密的关系——她的丈夫马仕笔来到镇海打工。昨天,领到了第一个月工资的马仕笔只留下五六百元生活费,剩下的钱全部寄回了老家。
初到宁波:
企业精心安排让他“拎包入住”
马仕笔是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的普通农民。普安县是镇海区的对口帮扶地区,为了精准帮扶,镇海区的12家企业在普安县招聘了50多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10月中旬,50多名普安人来到了宁波,马仕笔就是其中一个。
马仕笔所在的企业是位于镇海的泰来模钢(宁波)有限公司,公司给他安排了操作工这个工种。前天,公司人事总监彭勇给马仕笔一个大信封:“这里是你的第一个月工资,请查收。”
马仕笔打开信封,里面有3200余元。“我刚来的时候,因为身边没带钱,所以向厂里预支了1000元。”也就是说,马仕笔到手的月薪达到4000多元。
彭勇说,再过一个月马仕笔转正后,年收入至少能突破8万元。
马仕笔说,他们一到公司,就发现公司为他们准备好了单人宿舍,还买好了崭新的床、被子、毛巾、牙刷等日用品。“相当于城市里的精装房,我们可以拎包入住了。”
心系妻女:
妻子每天背着女儿上学,她太辛苦了
昨天中午,马仕笔赶到了镇海骆驼街道的宁波银行,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把2600元转账给了妻子侯汝彩。他计划今后每个月他就留五六百元的生活费,其余都寄回老家。
14年前,妻子侯汝彩在家专心带着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马仕笔外出挣钱,日子虽不宽裕,但平静、幸福。但女儿5岁时,突然感觉脚痛,双腿逐渐使不上劲。虽然到处求医,还是无法改变女儿失去走路能力的事实。那一年,女儿刚好上幼儿园。每天清晨,侯汝彩就将女儿背到学校,中午背回来吃饭,之后又背去学校,下午放学再将女儿背回家。侯汝彩每天背着女儿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背就是14年,被大家称为“背读妈妈”。
侯汝彩背着女儿读书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感动了许多人。2014年11月,“背读妈妈”侯汝彩被评选上了“贵州好人榜”,之后又获得了“中国好人”的提名候选。
不愿放弃:
哪怕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治病
女儿这两年的情况让马仕笔很不乐观,她慢慢连手都不太能动了,写作文的时候,每写50个字就要停下来休息。“作为父母,我们哪怕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治病。如果女儿一辈子不能正常行走,妻子当女儿的双腿,我就用双手养活她们。”马仕笔说。
每天18点左右下班后,是马仕笔最开心的时候,他会掏出手机和妻子、女儿视频聊天。
镇海区人力社保局就业管理服务处副处长陈玲玲告诉记者,针对这50多名对口帮扶地区建档立卡人员学历低、劳动技能差的特点,他们精心筛选辖区内用工条件较好、能提供食宿、工作要求较低的岗位百余个,部分岗位甚至无需识字也可上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