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潘铭)陆家堰村不大,1.1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不到一千人的户籍人口,在宁波市鄞州区200余个行政村里,规模倒数;可陆家堰来头不小,全国文明村、省级森林村庄、市级生态村……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到区里开会,腰板笔挺。
倒退回10年前,可不是这个情景。在城区办厂的姚宏法刚回村里当支书时,村班子软弱涣散、村民不断上访、村容村貌脏乱差、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是个远近闻名的烂摊子。
逆袭是怎么发生的?姚宏法说,如果非要找到一个时间节点,就是从村里坚持党建引领下的契约治理开始的,“看起来人人被约束,到头来人人得实惠。”
我承诺,我履职
村干部的初心契约
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姚宏法最看重的是班子作风建设,村口桥头公开栏里的“三项承诺”,就是他新官上任以后的第一把火。
“村干部有管村治村的义务,就必须好好履职。”姚宏法甫一上任,就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把眼见问题不作为、私设小金库乱作为、对民生小事慢作为的村干部统统调整下去,物色推选作风正派、勇于担当、年富力强的同志进班子。
之后,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的责任清单、年度任务计划,以及村干部竞职承诺、创业承诺和辞职承诺等“三项承诺”,统统贴到了村口桥头的公开栏。
村民陈国英说,一开始看着这些承诺,觉得是新班子在作秀,一年年过下来,发现上面的每一条承诺居然都兑现了,“这样的班子,我们服气。”
让大家服气,要有真本事。村农业社副社长郁永源因为十年如一日巡河,被大家称为“治水先锋”。他说,这都是姚宏法带头带得好,“为了带动大家一起干,姚书记每天都坚持晨访夜巡,一家家走、一户户访,看到垃圾就捡,看到困难就帮。现在,村干部们每年初亮出‘初心承诺’,大家都崇尚踏实干事。”
10年时间里,陆家堰村交出这样一张成绩单:绿化种植增加到1.7万余平方米,村集体经济由6万元上升到60万元,“脏乱村”“上访村”“贫困村”的帽子一顶顶摘了下来。
我参与,我快乐
志愿者的奉献契约
村子要发展,光靠班子一帮人远远不够。姚宏法将目光瞄向了村里的积极分子。
56岁的党员张明菊是一名文艺爱好者,带头成立了村舞蹈队、腰鼓队、戏曲队等10多支文艺团队,姚宏法找她商量,有没有可能在文艺骨干里发展志愿者,让大家都来为村子服务?
张明菊二话不说,带头认领了河北自然村的垃圾分类监督员岗位,还负责联系20户村民的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情况。在她的带动下,原本只是聚在一起唱唱跳跳的村民们,纷纷来到村两委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
从最早的12名到现在的138名,陆家堰村的志愿者名录不断增加。如今,不管是哪一天走进陆家堰,都可以看到有志愿者,拿着印有名字编号的垃圾桶和手钳在开展环境卫生巡查。环境整治、联户帮困、治水拆违、治安维稳等重点工作,也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2016年10月,外来租住户丁月凤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志愿者要干很多活,有点苦,可是在村里受尊重、被认可,有一种荣誉感。”
“志愿者为村里服务,其实也就是与村里结成了契约关系,要用好这支队伍,也要做到权利与责任相匹配。”姚宏法说,如今在村里,志愿者们享有村内大小事务的首知首议权,每年村里评选“我最喜爱的共产党员”和“优秀村民”时,志愿者们能被优先推荐。
我签名,我配合
全村人的生活契约
不是只有村干部和志愿者需要签约,在陆家堰,每一户人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契约”。
“本人承诺积极配合本村关于垃圾分类、文明养犬、文明停车、门前三包、五水共治……如被三次警告成为‘不合格村民’,则暂停村内各项福利待遇。”2015年,陆家堰家家户户都收到了这样一份“村民协议”。
“我们在自己家里住,还要守那么多规矩?不签。”村民杨能祥一开口就是“拒签”。他并不是唯一的“反对派”,不少村民对这一项条款耿耿于怀:遛狗时间统一为早上5时到8时、晚上5时到8时,遛狗必须佩带遛狗绳。“有村民跑到我办公室说,‘农村里养狗,哪里还有要遛的道理?这不是笑话嘛!’”姚宏法说,为了让大家都能投上赞成票,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挨家挨户做工作。
“书记为了我们这么拼命,我们得支持他。”最后,杨能祥不但签了契约,更是帮着姚宏法做起了其他村民的工作。整整3个月,姚宏法终于收齐了全村所有村民的契约。
契约一出,立竿见影。现在,发放到每家每户的分类垃圾桶得到规范使用,门前无违建、卫生整洁、设备设施完善等“门前三包”制度也得到全面落实。
姚宏法说,因为契约,每个村民对“承诺”和“守诺”的意识都加强了,这何尝不是基层民主的价值体现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