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鄞州区嘉和颐养院办起了“阿拉伴”微电影院。宁波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无偿提供了一套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严龙 摄)
上月举行的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宁波获评“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同时获评“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政府贡献城市”。这是宁波第九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九次上榜的背后,是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推进社会建设的不懈努力和生动实践。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就业创业、教育公平、医疗保障……为办好这些与群众生活休戚相关的事,宁波不断提挡加速。
就业是民生之本。“宁波给了我们梦想驰骋的天地。”带领“小伙伴”创业的宁波大学在读研究生魏睿说。以创业带就业,宁波不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拓宽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全市城镇失业登记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
教育为民生之基。去年岁末,“宁波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近万名乡村教师受益,近10万名乡村学生享受到更优的教育。师资全域流动,组建教育集团打造共同学区,统筹城乡、区域和校际资源配置,办好每所“家门口”学校,教育从“基本公平”走向“优质和均衡”,宁波教育公平指数蝉联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医疗为民生之需。“有了签约家庭医生,看病可预约,有个头痛脑热,打电话咨询,方便多了!”白云社区的陈阿翠道出全市66万名签约居民的感受。在宁波,城市十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农村二十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实现网上挂号、云医院在线诊疗、药品配送到家……
作为“民生之依”的社会保障网也越织越密。从职工医保到城镇居民医保,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宁波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
基层稳,天下安。如何创新社区和村治理模式,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宁波进行了积极探索。
发源于象山的“村民说事”制度在全市落地生根。江北探索“网格说”,将区域内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行政事业单位、商贸企业等纳入“说事”网格,实现“每一片土地有人听事,每一户人家有人服务”,推动基层微治理。这种村社自治模式拉近了干群关系,化解了矛盾,提高了办事效率。
慈溪逍林“先锋户联”联结千名党员与1.3万农户,打通当地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一条20多年未通的村路顺利通车,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和睦相处……
村干部的权力是基层公权力,看似微小,却与群众息息相关。宁海通过“36条”将权力关进笼子,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宁海首创的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向全国推广。
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宁波平安报表、经济报表一起抓,全市154个乡镇街道统一建成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整合延伸到村(社区)的20多个部门信息,通过“业务数据+标准地址+地图坐标”,使信息可视且共享,确保城市和百姓安宁。
发展“枫桥经验”,建立多个行业专业调委会,成立全国首家市级诉讼(调解)服务中心,“小娘舅握握团”等调解工作室遍地开花,“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变“政府独唱”为“社会合唱”,群众成为平安建设主力军,共同筑起宁波平安建设的“铜墙铁壁”。
回望改革开放40年,宁波社会建设注重民生、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宁波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进一步改善民生,投入真金白银,拿出真招实策,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教育优先发展。总投资7.5亿元的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已经启动,将推动全市学前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残疾少儿义务教育百分百入学变成现实,今后特殊人群将接受更加公平的教育。
对就业创业的帮扶升级。今年4月起,从事养老、家政服务和现代农业等行业的,不论就业还是创业,都能享受更加精准的专项扶持。8月起,可随时申请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17个就业“红包”。
全方位护航居民健康。明年起,宁波将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若干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紧密型医疗集团,推动医疗资源纵向贯通,让“家门口”的医疗更优。应对人口老龄化,宁波医养无缝对接,至2020年,65岁以上老人基本纳入健康管理,每百名老人护理床位不少于2张。
民生保障更密实。今年初,农民工老丁盼来了与城镇职工享受统一失业保险的好政策。失业后,每月可拿到上千元失业金,每年还可拿补贴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填平了城乡“鸿沟”,宁波正向全面实现社保城乡一体化迈进。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作用,探索“互联网+治理”“保险+治理”模式,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和信息数据整合共享,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共筑升级版的平安宁波。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宁波这座幸福之城,居民幸福指数正在节节攀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