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童健 通讯员 薛丛川)“8岁孩子做作业时睡着”“陪娃写作业,妈妈考出教师资格证”……近年来,类似报道层出不穷,引发许多家庭的共鸣。
中小学生的作业,本该是课堂学习的适度巩固和延伸,却日益成为沉重的负担和焦虑的源泉。弊病大家都知道,但破解之道却非易事。
一年前,宁波鄞州区向过重作业负担“亮剑”。
一年下来,作业改革政策落地情况如何?鄞州区专门开了个作业改革推进会,各个学校进行了成果汇报,家长和学生也带来了反馈。在会上大家还提出了新一轮作业改革方案。
作业变成“自助餐”
“自助餐”式、晋级式、可在线跟帖的“每日一题”……一年来,鄞州区各个中小学都在探索分层作业的方案和模式。
“学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异性,有些孩子学习进度快,有些进度慢。”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说,鄞州区从去年开始推进作业分层改革,坚持因材施教,让吃不饱的孩子“开小灶”,让跟不上的孩子“有盼头”。
宋诏桥中学推出了“自助餐”式作业。习题由教师精选,分基础性、拓展性和探究性三层来设计。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作业层次,学校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进行高一层次的练习;允许学生一周有一次不做该科的作业。同时规定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不做探究性的题目,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不做基础性的题目。
在副校长吴亚红看来:“分层作业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跳一跳,摘到桃’的‘最近发展区’。”
分层并非简单地按照成绩“一刀切”。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根据 “学生学习档案”、学生自我定档和老师、家长的建议进行作业分层。数学组分层有提高生、奋进生、创新生;英语组的分层有达人、星秀、爱好者……校长张瑶华说:“这些命名具有区分作用的同时,做到了隐性的分层,不给学生贴标签,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该校的分层作业是动态系统,鼓励学生积极晋级。例如,连续5次完成质量(含书写、正确率)较高的,可以向老师申请晋级高一层次的作业内容。
学生和家长对分层作业有哪些反馈呢?“刚进入初中时,我对语文和英语驾轻就熟,但对物理和科学,有点慌张。”鄞州实验中学801班的孙羽诺说,做分层作业以后,从理科难题中“解脱”出来的他有更多精力去巩固基础,查漏补缺,成绩慢慢上来了,自信也建立起来了。
“晚十点,不作业”
“晚十点,不作业”也是受到关注的政策之一。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总量超过3小时或学生超过晚上十点还未完成作业,在家长证明下,可以选择不做完剩余的作业。
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的同学,每天都会在家校联系册里记录完成各门作业所需的时间,便于班主任统筹安排,并重点关注写作业较慢的同学。学校根据记录再组织教师编写“校本作业”,经过备课团队的反复讨论和修改,精选精编量身定制、有价值的作业。
宋诏桥中学提出了“三不布置”,即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处罚性作业和占用时间多收获不大的作业,鼓励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引导探究的作业。
2017年,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了一项面向全国7个城市的调查,报告显示,有近30%的小学生每天要花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初中生中的比例达到54.6%。
在王建平看来,机械式的训练习题枯燥且效率不高;学科之间缺乏统筹,各科老师“令出多门”,积少成多;额外的课外教辅材料和培训机构的作业,层层叠加,加重了负担。事实上,研究表明,过多作业和盲目“刷题”,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还会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挤占睡眠时间,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减负”背后是“增效”
“作业量减少了,学习效果能否得到保证?”部分家长难免会有这样的担忧。
“我们要改变对作业的认识,作业并非越多越好。”对此,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屠浩龙说,鄞州区每年都会在小学和初中各抽取一个年级开展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作业量与学业成绩并非正相关关系。
“减负”的背后是“增效”。屠浩龙说,作业量的减少,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多说、多动手、多暴露问题。同时,教师要把备作业和备课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科学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意愿,发现作业的乐趣。
屠浩龙认为,目前的作业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不少看似“拓展性”“素质教育”的作业,实际上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例如对美术和文字能力要求很高的“电脑报”和“手抄报”。找器材、备道具、投票点赞、陪听签字……还有不少作业在“折腾”家长。种类繁多的征文比赛让学生和家长都疲于应付。
作业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环。只有当全社会的育人理念、教育心态有了整体性的转变,作业负担重的现象才能有根本性的缓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