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现场。(李磊明摄)
编者按:日前,我市举行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宁波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与成功经验,探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思路举措。7位作者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总结40年成功经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改革开放初心,继续前行奋楫争先。宁波日报特为摘登,以飨读者。
从商埠小城到国际港口名城的裂变
邓晓东
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用足用好港口这一最大资源和开放这一最大优势,走出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全新道路,实现了从商埠小城到国际港口名城的历史性跨越,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提供生动实践和鲜活样本。
一、宁波对外开放40年的重大成就
一是稳固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全球价值链位次,外向型经济大市地位牢固树立。2017年,宁波外贸进出口额达7600亿元,增幅在全国十强中位居第一。其中出口近5000亿元,居全国第八、全省第一。
二是树立国际视野,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宁波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美元,成为全国第9个实际外资超500亿美元的城市,全国第4个境外投资额超百亿美元的副省级城市。
三是完善宁波舟山港国际枢纽功能,构筑全方位联通世界的开放通道,对外辐射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宁波舟山港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港口第一、第四。
四是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差异化策略,高能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0家,2017年,重点开发区域为宁波贡献了42.9%的GDP、60.3%的外贸、65.7%的实际利用外资和45.5%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五是增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筑牢民心相通之桥,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目前,与宁波缔结友好城市数量接近90对,与中东欧60多个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海外重要城市举办10届“宁波海外文化周”文化展示活动。
二、宁波对外开放40年的经验与启示
宁波对外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就在于树立大开放观,在更宽领域、更高质量、更高层次上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一是充分发挥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作用,始终坚持以港口开放开发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发展。坚持以港口促内外贸,以港口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宁波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模式。
二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始终坚持以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战略。以开阔的视野谋划宁波的整体发展,凭借区位优势,坚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战略,使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
三是有效把握历史机遇,始终坚持在服务浙江和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始终把自身发展纳入国家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中,抓住国家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及时制定并坚定实施每一阶段适宜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
四是充分发挥“宁波帮”报效桑梓、造福故土的美德与优良传统,始终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宁波的开放发展。宁波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与“宁波帮”密切相关。无论是城市计划单列地位的确立,还是开放型经济发展,海外“宁波帮”人士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宁波开发开放的重要力量。
(作者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春潮涌三江奋楫立潮头
鲁焕清谢国光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宁波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缩影。40年的故事精彩纷呈,谱写了崭新的篇章;40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展示了宁波的活力。
一是始终坚持港口和开放两篇文章一起做。2002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宁波调研考察时强调:“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的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40年来,宁波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努力挖掘和发挥港口功能,积极夯实城市发展基础,把建设港口经济圈作为宁波切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着力点,并强力推动与宁波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同时,坚持以港口为中心的对外开放策略,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模式。
二是始终坚持跟进与创新两个策略一起谋。宁波一方面在发展中注重广泛吸取前人之长,采撷他山之石;另一方面以“走在前列”的创新精神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不等不盼,先行先试,如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的创业活力,宁波特色的民营经济,催生了数以万计叱咤风云的市场主体。这种跟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改革策略,在实践中既不盲目冒进,又不畏首畏尾;既体现了与国家整体改革的共性,又显示出宁波改革路径的鲜明个性。
三是始终坚持城市和农村两幅蓝图一起绘。从1983年地市合并开始,宁波就突破了就农村论农村、就城市论城市的发展观念,着力推进城乡统筹。2005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纲要》,城乡统筹开始由整体协调迈向全面融合。2012年,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资源和社会管理等“六个一体化”为突破口,拉开了全域都市化的帷幕。经过40年的努力,宁波打破了以二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城乡分治格局,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城乡均衡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始终坚持内部和外部两个要素一起抓。在4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宁波始终坚持调动内部和外部的一切积极因素来推动发展。一方面,立足宁波自身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积极激发人民创业创新、建设美丽宁波的热情。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省委省政府对宁波发展的支持,积极动员“宁波帮”参与宁波的建设,积极引进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同时,凭借毗邻上海、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坚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战略,扎实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作者单位:市社科院(社科联)】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任春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发展理念的变化,正是党在理论上伟大创造的一个佐证。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并根据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及时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向,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最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树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方向和旗帜,但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偏离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时期我们打破了“一大二公”“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是否获得执政合法性和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要求改革要有新思路、开放要有新局面、发展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形式和内容。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以及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把它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建议,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我国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着“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这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纲。
(作者为市委党校教授)
打造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探索与思考
王娇俐
2003年、2018年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回信,为革命老区梁弄镇的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梁弄镇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梁弄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嘱托,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小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灯具之乡,基本实现了把梁弄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奋斗目标。
1、坚持创新发展,培植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立了“红色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古镇、会展教育重镇、特色农业强镇、智慧宜居小镇”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以灯具产业为支撑,会展、培训、旅游等产业为新引擎的绿色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坚持协调发展,拓展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空间。坚持规划引领,形成了“一轴两带,两片多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和层次分明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建成正蒙街旅游休闲仿古街区,打造集镇商业中心,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进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实现了老区面貌大提升。
3、坚持绿色发展,抓住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机遇。坚持绿色发展,开展绿化建设和森林抚育,关停搬迁环四明湖环境安全隐患企业8家,整治畜禽养殖场200余家,完成了近3亿元的污水收集工程、溪道流域整治工程,大力发展特色小水果产业和采摘旅游,全镇每年观光农业旅游收入超过7000万元,农业特色产业总收入超亿元。
4、坚持开放发展,蓄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后劲。坚持包容开放,引进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四明湖国际会议中心等,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梁弄,总投资32亿元的“山水绿活”四明山时光小镇、总投资300亿元的央视发现之旅云创产业基地项目稳步推进。
5、坚持共享发展,增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福祉。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奋斗目标,全镇所有中小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每年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公共交通建设,实现公交村村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居家养老服务全镇全覆盖。
(作者为余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宁波经济体制改革40年的回顾与展望
吴波华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在产权、市场、城乡、涉外、政府管理等领域都经历了重要改革,实现了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的跨越。新的时期,仍需重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1、四个阶段,砥砺奋进。宁波四十年改革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制度破冰期(1978—1992)。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打破,承包和租赁经营迅速推开,同步推动商业批发体制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型市场经济基础开始形成。二是全面推进期(1993—2002)。产权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市场结构改革、价格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等加速推进。三是地位确立期(2003—2012)。非公经济平等地位进一步确立,出台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等10余个配套政策,实施简政放权、职能归并,开展卫星城、中心镇改革,启动梅山保税港区试点,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持续深化期(2013—至今)。改革进入深水区,试点突破力度加大。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产出绩效评价等开始推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试点获批。
2、三条经验,弥足珍贵:一是紧跟中央导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引领,敢为人先、积极试点;二是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港口区位、商帮人文底蕴和国家试点政策等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八八战略”的路子;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政与企、城与乡、内与外、统与分这四方面关系,既充分发挥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又有效保障了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促进了改革红利释放。
3、五个方向,继往开来:一是立足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农村自然资源产权确权等。二是立足对标国际,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建设。“最多跑一次”、负面清单、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数字政府等基础性环境营造进一步提速。三是立足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完善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是完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发展机制和人才引进保障机制。四是立足融合发展,优化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对外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研究打造重大开放平台;对内建立健全大湾区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五是立足都市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宁波都市圈一体化。
(作者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发挥海外“宁波帮”优势助力“名城名都”建设
孟水苗
侨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一条重要战线,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1、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积极发挥侨务优势,突显了侨务工作的作用。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世纪80年代末,侨务工作主要是落实党的侨务政策。通过平反纠正归侨侨眷的冤假错案、落实清退各类华侨私房等工作,增进了海外“宁波帮”对家乡的感情,激发了他们投身家乡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海外宁波籍人士纷纷回乡探亲、扫墓等,进而开展考察、捐赠和投资。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侨务部门提出了侨务工作必须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大与海外的交往力度,吸引侨胞在我市投资兴业。同时,海外宁波籍人士捐赠家乡社会公益事业再掀热潮。
跨入21世纪以后,侨务部门在工作品牌、引资理念、引智渠道、护侨力度、外宣平台和服务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实现了侨务工作的“三个转变”。
2012年以来,侨务工作进入全面发挥优势的新阶段。实施“侨务引资”“海创引智”“海外聚贤”“华裔留根”“涉侨关爱”等侨务工作“五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2、发挥海外“宁波帮”优势,助力宁波“名城名都”建设。“宁波帮”作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宁波的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遍布世界各地的数千万华侨华人,具有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深厚的人脉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海外侨胞的优势,同样也是海外“宁波帮”的优势所在。
在新时代,必须充分利用侨务资源,发挥“宁波帮”优势,凝聚侨心、引聚侨资、汇聚侨智、合聚侨力、同聚侨梦,推动全市侨务工作创新提质发展,服务我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助力“名城名都”建设。
(作者单位:市侨办)
宁波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
陈科伟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得以腾飞的关键动力。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工业化水平低7%、城镇化水平低5.4%、人均自然资源综合指数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受教育程度仅为7.84年。穷则思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激发了浙江包括宁波逆境求生的勇气和意志,敢于去面对新事物、挑战新机遇、探求新路径。宁波的民营经济发展较早,先发优势从何而来?
从民间角度来讲,首先,商业文化的影响使得宁波人的思维较为活跃,善于把握先机。宁波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驱使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产业,海洋性的商业文明又使宁波人拥有开放的视野和强烈的冒险精神,形成富有自主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如王阳明提出“士、农、工、商,异业同道”,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讲求“工商皆本”。印在宁波人骨子里、成为其思维习惯的“商业文化”,使其在改革开放之初能够迅速解放思想,敢想敢干。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了1979年,在慈溪就出现了一批以针织、五金等行业为主的联户及个体工商户。其次,既然内在的资源、技术不足,那就“外引”。很多民营企业家一方面邀请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来企业指导,另一方面亲自上门求教。正是靠着活化各项资源,才使民营经济能够突破瓶颈、先人一步。
民间的创新必定会影响到政府层面。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特别是个私企业并未得到国家层面的合法性认同,给地方政府带来“留与不留”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表现出不唯上、不盲从、只唯实,少说多做、埋头实干的务实精神和勇气担当,为各种创新试验提供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并使之合法化、制度化,推动形成了“千家万户办企业”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慈溪市委党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