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海茶院乡毛屿村,杨贻初夫妇数十年来悉心照料母亲(婆婆)等三位老人,用实际行动为孝老爱亲、勤劳善良作了最美的诠释。说起他们的故事,附近几个村庄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杨贻初今年72岁,是村里的一名保洁员。作为儿子,他承担起照顾94岁瘫痪母亲的重任,嘘寒问暖、细心照料;作为女婿,他坚持32年照顾寡居的岳母,为了照料方便,6年前,他把岳母接到自己家中,让风烛残年的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作为妹夫,他把身患残疾的74岁聋哑大姨子接来和自己一家同住,细心照料,如同亲姐姐。
在杨贻初家楼下,有一间不起眼的小房间,面积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透露着温馨。眼下正是寒冬腊月,杨贻初93岁高龄的岳母和大姨子正躺在被窝里取暖,虽然两位老人行动不便,但红光满面,精神十足。“我妈和大姨子都失去了自理能力,为照顾方便,我在楼下特意设了一个房间。”杨贻初说着打开了旁边的小柜子,只见里面放满了各种药品,对这些药品的功效和用量,老杨牢记在心,从来没有搞错过。
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忙家务事,杨贻初和妻子李维娟每天5点起床,为三位老人烧早饭,然后分别送到床前吃好喂好,之后杨贻初戴起老花镜,小心地把药片按剂量放在指定的小碟子里,依次送到三位老人床前。而这只是夫妻俩每天日常生活的开始。
三位老人的衣食住行,每天的用药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补贴家用,杨贻初每天安排好老人后,就推着垃圾车出门清扫垃圾,妻子李维娟也要去邻村上班。村里有好多人劝他:“三位老人照顾起来太累了,会把你们夫妻拖垮的,想办法送一个或两个到敬老院去吧。”杨贻初听到后严词拒绝:老人去敬老院肯定不如自己照顾得周到,都是自己的亲人,送谁都舍不得。
杨贻初和李维娟都是再婚。30多年前,两人带着各自的孩子克服困难走到一起。从那时起,两个家庭变成了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5个孩子情同手足,他们把父母对三位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如今只要有空,大家都会回老家照顾三位老人。“三位老人的常用药都是大女儿买的,大儿子去年买来了热水器,小女儿经常买来新鲜蔬果和海鲜……”杨贻初欣慰地说,他做的都是应该的,但孩子们这么懂事,能够有这一份孝心,他知足了。
毛屿村妇女主任俞大姐说:“照顾一位老人,很多人能做到,但像他俩这么多年坚持照料三位老人,真是不容易。他们是我们村里孝老爱亲的‘活教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