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他拯救了失传三百年的界画 如今带了17件巨幅作品回宁波
2019年01月25日 08:27:43 来源: 甬派客户端   记者 林旻 杨公允 崔小明 周建平 视频 孙捷 通讯员 徐良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很怀念我的家乡。”

  张孝友,浙江宁波人,在84年的人生旅途中,这是他第二次回到家乡。一开口,依然是石骨铁硬的宁波话。

  1月24日上午,“南乡旧梦——张孝友界画展”在宁波美术馆1号厅揭幕,17件巨幅界画作品与家乡人民见面。

(开幕式现场)

  张孝友从小热爱画画,六七岁的时候,学校里让他出墙报,画100种美食,他凭着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有板有眼地画出来了。

  “我父亲在复旦大学毕业后,就在上海的银行工作了,之后我们全家搬到了上海。有一年,我父亲从宁波老家带来了不少美术书籍,因为我们祖辈里也有热爱美术的,其中有一本《芥子园画谱》。”从十几岁开始,张孝友就循着《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

  1954年,张孝友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预科一年后专攻油画,为五年制本科,并兼习中国画。“吴作人先生是院长,他是从比利时学习的很精细的古典画派,他在油画上给我的教育,对我影响很深;马克西莫夫(苏联专家)是欧洲最正统的油画教育;我也接受过李斛先生这样中国最顶尖的素描教育,中国再也没有人超过他了。”

(张孝友(前排左一)与家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1959年,张孝友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时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0月起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基础绘画教研组,系主任等职务。

  从学生时代开始,张孝友的作品就广受欢迎,“我一直是‘两支笔’,除了课内的学习以外,我还不停地画创作,插图和连环画,自己养活自己。”他曾为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创作插图或连环画;绘制天安门正中悬挂的毛主席像两幅;为人民大会堂绘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巨像四幅,作品《李白秋浦高会》、《南乡春寥廓》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16年,我第一次回宁波来,老房子都已经拆了,但我知道我的老家在大沙泥街。”那一次,张孝友站在天封塔下面,深深地鞠了个躬,“张家的子孙回来了。”

(正在展出的《南乡旧梦图》)

  南乡旧梦,定格人生最美好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张孝友的代表作、4.45米长卷《南乡旧梦图》在这次展览中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南乡旧梦图》是将东方界画画法与西方写实透视技法结合发挥到极致的作品。作品以严格的焦点透视,在场景当中建立三个焦点,画面上的建筑、街道和水道分别各自延伸向三点,从市井小民的生活中挖掘出一个非常宏大的欣赏视角。

  “可以说画的是清朝末年的上海老城厢,这里头有宁波的影子,也有其他江南水乡的样子,但其实所有的元素都来自我的想象。”

(南乡旧梦图 局部)

  画面中的明轮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起点,顺着轮船背景中写着“百年老店,童叟无欺”的药铺,跟着建筑发展的动势向左或向右分别可延伸到“庆元酒店”和“松月楼茶馆”,分别展开各自的故事。庆元酒店旁边有间“满庭芳茶园”,闹腾的景象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江南水乡的夜生活。百姓们在一天的辛勤之后,夜晚来到酒店里宴饮听戏、把酒赏月,那无非是在封建制度的压抑下,市井小民从生活中争取到的些许幸福。酒店楼下描绘的黄包车、豆腐店的小贩、闲谈的妇女们等等,刻画细致入微,从人物的服饰、器具到型态动作,都真实刻画出那个时代的市民文化。

  创作这幅作品时,张孝友已经69岁,“走过了一甲子的岁月,回首半辈子的人生的风霜雪雨、悲欢离合,带着一种百感交杂的情绪,感慨无法重来的光阴,又回忆起生命中许多重要的人、事、物如今已不复存在,因而想创作一幅作品,让这些人生的记忆永远定格在最美好的画面里。他基于自己对古建筑、习俗、服饰、交通工具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凭着想象,在没有具体参考之下,搭建起一座梦中的水乡,将旧时的记忆浓缩记录在笔下,成就了这一幅《南乡旧梦》。

(张孝友在创作中。受访者供图)

  结缘界画,拾起消失了三百年的传统

  界画,是中国工笔绘画的一个门类,早在秦汉之前就产生,是作为绘制宫廷建筑的一个画种。现存界画作品以《清明上河图》为最具盛名。

  元代著名鉴画学者汤垕在他的《画鉴》里,将中国画分成十二科,其中“山水打头,界画打底”。界画技术要求极高,并且创作费工费时,所以自清朝之后,界画便逐渐衰微。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想画这样的画,但是没有找到这样的形式,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泰国曼谷一个华侨开的南华书店买到了一本画册,其中讲到界画在中国已经失传300年了,没有人能够继承。我感觉到界画这种形式,就能表现出我想要表现的东西。”张孝友回忆,回国之后,他开始研究界画。《樊楼夜市》是张孝友最早创作的界画作品之一,虽然是以两年之功完成,实际上却是张孝友酝酿近五十年之后的创作。

(展览现场)

  “都说张老师拯救了失传三百年的界画,但是确切的说应该是传承和开拓并举。他的作品改变了过去中国画的观看方式,有纵深感、空间感。尽管是用传统的笔墨画,但我们能看到一种新的气象,新的艺术空间在你眼前徐徐展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这样评价张孝友的界画作品,“不是所有的画都能放大去看,而张老师画中的那些酒肆街坊,都值得细细去看,他是一个‘筑梦者’。他的作品不多,这次荣归故里带回17张原作展出,也是因为对家乡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

  展览将持续至2月19日,免费对外,欢迎感兴趣的市民前往参观。 

  (南乡旧梦图 84cm×445cm 绢本)

  (南山游骑图 118.3cm×82.7cm 绢本)

  (江浦归舟 90cm×142.5cm 绢本)

  (矾楼夜市 120cm×240cm 绢本)

  (苏轼鉴泉品茗图 84cm×180cm 绢本)

  (南岭颐养图 125cm×67.5cm 绢本)

标签: 界画;作品;创作;家乡;宁波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