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刚退休不久的慈溪乌山村民郑建国来说,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家附近的广场公园跑跑步、做做健身操。
从追求温饱到追求休闲健康,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他,可以说见证了7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候,父母给孩子取名叫建国的很多,我身边就不少。”郑建国告诉记者。
当时,慈溪老县委、镇党委体谅郑建国家里的困难,给了80元的困难户补助金,帮助他们家渡过了难关,这件事被郑建国铭记在心里。
后来,郑建国去参了军,退伍后当过当地棉厂的工人、乌山村村民小组长,现在还是该村第五网格支部书记。
有着40年党龄的他平时总是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参加村里的义务巡逻队好多年了,只要村里有需要,叫我时我基本上都会去。”郑建国说。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村里还有上千亩耕地,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但如今大部分耕地被征用,用于工商业、住宅小区和城市建设。不少敢闯敢干的乌山村民办起了企业,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变。
“以前,基本看不到什么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现在,各种广场、公园、景观大道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而又丰富多彩。”郑建国说,自家也建起了三层小洋楼。儿女工作都不错,有的还当上了银行行长。
在他看来,这一切离不开国家的培育和环境的改善。他也很想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恩。
前不久,慈善总会横河分会收到了一笔特殊的捐款:乌山村刚刚退休的老党员郑建国将自己第一个月的3290元退休金全部捐了出来,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郑建国为什么要这么做?
“过去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现在只是想以这种形式表达一份感恩之心。”郑建国说。 “老郑从去年11月底就跟我说想捐出首月退休金。”乌山村分管民政、慈善工作的村党总支委员胡永坤说,郑建国拿到退休金后的第二天,就主动跑来找他捐款。“这只是力所能及的一点小事。” 郑建国坦称。
“现在生活变好了,就想找个机会把这份爱心传递出去,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郑建国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孩子工作不错,生活上没有其他大的开销,就决定捐出第一个月的退休金,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妻子和孩子们的支持。
“虽然钱不多,但也是对社会的一份感恩。”郑建国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