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张凤兰(左)与程国良夫妇一起参加社区元宵节猜灯谜活动。记者 崔引 摄
“6年了,张阿姨早已是我们的家人了!”邬女士激动地说。保姆张阿姨说:“如果我还能动,会一直和他们夫妻俩在一起,他们需要我,我也放心不下他们。”
昨天下午,江北三水湾社区居委会内喜气洋洋,大红的灯笼、五彩的灯谜、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是社区首次为6户“家庭”举办特别的元宵节活动。这6户“家庭”传递出的暖心故事,让人感动。
三水湾社区书记李丽说:“这些‘家庭’,虽都不是真正的家庭,却跟真正的家庭一样,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他们的故事在我们小区广为流传,让我们深受感动。”
患病家庭与保姆亲如一家
三水湾小区居民程国良今年59岁,曾是一家工厂的厂长。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个家陷入阴霾。车祸后,程国良昏迷了100天,成了植物人。为了照顾丈夫,程国良的妻子邬女士找到了来自安徽的护工张凤兰。
张凤兰的耐心细致,得到了邬女士的认可。从这以后,张阿姨和程国良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100天后,程国良苏醒,但生活无法自理,也无法下地行走,连话也不会说,于是邬女士将张阿姨叫到家中,成为专职照顾程国良的住家保姆。
第二年,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邬女士确诊出癌症,张阿姨从照顾程国良到照顾他们夫妇俩,并包揽了家中的杂活。
在张阿姨的悉心照料下,2017年起,程国良的病情有了起色,能认出家里人了,会冲着人笑了,能回忆起往事了,伤心时会哭泣了,还能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流了……
虽说是雇佣关系,但他们的关系,已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融为浓浓的亲情。今年春节,张凤兰没有回老家,她和程国良夫妇一起,过了第一个春节。
问起今后的打算,张凤兰坚定地说:“我的儿女都已成家,组建了各自的小家庭。如果程师傅夫妇需要我,我会一直和他们在一起。”
邻里老姐妹相伴度晚年
三水湾小区32幢住着三位老太太,日常形影不离、相互照料,俨然一家人。
“有她们在,真的太好了!”78岁的独居老人李婆婆告诉记者。2017年的一个中午,家住1楼的李婆婆不慎摔倒在家,疼得无法走路。直到家住7楼的87岁的徐婆婆去找她“压马路”才被发现。徐婆婆赶忙拨打了李婆婆儿子的电话,将她送去医院治疗。
之后的一年多里,9楼68岁的王婆婆经常帮李婆婆买药、买家用品。在大家的照料下,李婆婆从刚开始的不能下地走路,到现在已经能和徐婆婆、王婆婆一起手挽手散步了。
“我的脚能恢复,多亏了她们俩。当时脚疼不想走,她们陪着我走,现在恢复得很好,都是被她们‘逼’出来的。”李婆婆边说边向身边的两位老姐妹投去感激的目光。
三人中,王婆婆年纪最轻,腿脚灵便,但视力却不好,平时连看书读报都很吃力。李婆婆和徐婆婆腿脚不好,眼神却很好。因此,三个老姐妹需要配药,经常是王婆婆跑腿;而逛超市、看价格牌,通常是李婆婆和徐婆婆帮忙。
遇上下雨天气,三人就围坐在32幢的楼道架空层一起聊天,相伴晚年。
承担照顾表姐双亲和女儿的重任
昨天来到现场的还有洪雪飞和她的舅舅、舅妈、小外甥女怡怡。说起洪雪飞和舅舅、舅妈的故事,还得从2015年说起。
洪雪飞是湾头社区一名计生协管员。2015年,她的表姐因病早逝。表姐病重之时,洪雪飞在医院陪伴了3个月。“弥留之际,表姐将父母和8岁的女儿怡怡托付给我。我答应过她,就得做到。”洪雪飞说。
4年来,洪雪飞让舅舅、舅妈从丧女之痛中逐渐走出,重新拥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外甥女的课业辅导也都由她帮忙代管。每年春节前,洪雪飞都要为外甥女挑选购置新装。
“这是我应该做的事,他们是我的亲人。从小舅舅、舅妈照顾我很多,现在照顾他们一家是我应尽的义务。”洪雪飞告诉记者。
在洪雪飞的悉心照顾下,两位老人和孩子渐渐从丧亲之痛中走出来,把她当成了最亲的人。
独居老人得到前辈志愿者的引导
吴阿姨今年67岁,老伴去世后搬入三水湾小区。吴阿姨有个儿子,已经成家,但她不愿给儿子添麻烦。刚入住时,周围一个人都不认识,略显孤寂。在志愿活动中,吴阿姨认识了志愿者谢师傅。谢师傅了解到吴阿姨的情况后,对她十分关照,同时引导吴阿姨更好地融入社区服务。在谢师傅的帮助下,吴阿姨成了一名热心达人,连过年都闲不住,主动去做志愿服务。
郎恩友今年90岁,喜欢唱戏。丁阿姨今年70岁,同样爱好戏曲,也是社区常驻志愿者之一,她结对了郎师傅。在“低龄”老人的关爱下,郎师傅的生活多了很多色彩。
70多岁的管师傅失去独子后,身体状况一直不佳。了解到管师傅的情况后,三水湾社区社工方丹波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陪伴管师傅看病,过年过节,上门看望管师傅夫妇。在管师傅的心中,已经将方丹波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