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3月12日讯(记者 孙佳丽 通讯员 程勇 曹小琴)法国的葡萄酒、西班牙的橄榄油、德国与荷兰的奶粉、日本的尿不湿和麦片、韩国的化妆品、智利的车厘子、澳洲的牛羊肉……随着贸易便利化和跨境电商的发展,以前遥不可及的各国商品正在以更快捷的速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消费者的餐桌、衣柜和化妆台上。然而不时爆出的一些行业负面新闻,也引起国内消费者的诸多疑虑。
3月11日,宁波保税区市场监管分局、保税区消保委结合年度进口商品消费投诉举报数据,联合发布了2018年度宁波保税区进口商品放心消费年度报告,这在我国进口商品消费领域尚属首份。
每亿元交易额产生9件投诉举报
报告显示,宁波保税区市场监管部门2018年共计受理各类消费投诉举报1100件,同比增长67.7%,首次突破千件大关。而从2014年到2018年,保税区受理的投诉举报年受理量增长了12.8倍,年均增长率达到90%,总体上呈现明显的高速增长态势。
投诉举报量的高速增长是否意味着进口消费环境的恶化?“去年保税区全年的生活消费品进口交易额为120亿元,粗略测算,全年因进口商品消费产生的投诉举报比例,大约为每1亿元交易额产生9件投诉举报,总体比例处于比较合理的极低区间范围。”宁波保税区市场监管分局副局长陈强华说。
投诉举报量的高速增长与保税区进口“大通道”建设加速、进口商品交易量和覆盖消费人群数量的增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去年,保税区聚集了跨境电商试点企业571家,跨境备案商品超34万件,累计跨境交易额突破220亿元,跨境交易量超亿单,跨境进口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消费者遍布全国,已超过4300万人。
广告宣传违法的投诉举报居首位
报告显示,去年宁波保税区共受理网店广告宣传类投诉举报683件,占比62.09%,主要涉及使用最高级绝对化广告用语、违规宣传医疗保健功效等广告违法行为。
“这主要还是因为部分网店法律意识不够强,广告法执行不到位,对广告宣传图片、用语等把关走过场,不当使用‘纯天然’‘有机’‘高钙’‘消炎’‘美白’等网购热搜词汇,导致被投诉举报。”有关人士说。
报告还显示,极个别商家继续以“海外代购”“海外直营”的名义违规从事境外商品销售,以及少数进口商为了减轻贴标的人工成本或满足下游部分经销商的要求,刻意不贴产品标签而直接销售。去年,保税区受理商品质量问题投诉举报119件,占10.82%,主要涉及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或者未加贴中文标签等方面的投诉举报,未出现商品内在品质类的投诉。
在1100件投诉举报中,因网购产生的投诉举报991件,占比90.09%,其中以天猫、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各大知名电商平台网络经营行为为主,少量涉及自营网站平台及微信商城。但从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看,全年跨境电商类投诉举报仅21件,相比于2016年的293件、2017年的396件出现了明显下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