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用垃圾制作礼品的白沙社区90后社工朱晓净。
为创新垃圾分类宣传,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白沙社区心灵手巧的90后社工朱晓净想到了利用废弃垃圾,制作成笔筒、花瓶、储物罐等工艺品送给同事。
“这么进步的事情,为什么不好好做呢?”昨日上午,朱晓净俏皮地对记者说。
巧手加工,垃圾变身工艺品
看似一堆垃圾,但经朱晓净巧手的加工,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件件工艺品。
“我小时候是外婆带大的,从小很喜欢做手工。”这位学习园林专业的女生没想到这项儿时爱好也有用武之地。
朱晓净说,社区里经常搞活动,今年元宵节就开始琢磨用身边的垃圾来做手工,“既省钱又环保,一举两得”。以漂亮的花瓶为例,“瓶子就是平时同事们喝剩下的饮料瓶,我让他们别扔,用毛线把饮料瓶包裹起来,就变成漂亮的瓶子,毛线来自同事准备丢弃的毛衣。”
看到碎纸机产出那么多碎纸,朱晓净又灵机一动,用碎纸、废铁盒等做成样式新潮的笔筒……收到了礼物的同事都直夸花瓶美观,来社区办事的居民们还想学习这些东西怎么做呢。
平时,朱晓净和同事们也会经常一起用生动的PPT、形象的道具讲述垃圾分类知识,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来听课。还曾在暑假带着宁波大学的同学们,挨家挨户上门发送垃圾袋、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并组织社区家庭合力对卫生死角进行大扫除,清理废弃自行车和居民丢弃的废品。
垃圾分类,从基础工作做起
“生活垃圾分类在我们社区已经实施多年了,但真要让每位居民都认真参与,挺不容易的。”朱晓净感慨,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最难改变的就是大家的认知。“一些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认为是多此一举,做宣传、搞活动更是浪费。”朱晓净说,有时去做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居民甚至用奇怪的眼神来打量,而自己垃圾分类宣传做得越多,越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
“垃圾分类作用很大,既能使垃圾减量,又能实现生态循环利用。这么进步的事情,为什么不好好做呢?”朱晓净说,意识到这点后,她先从自身做起,在家里就认真践行垃圾分类。
“但习惯养成需要过程和时间,我作为一名社工,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少成多,让垃圾分类工作在社区中推进打下基础,让环保与生活有机结合,共享绿色生活。”
朱晓净指着一份厚厚的名单告诉记者,这是上周末刚刚征集来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志愿者,“有社区居民,也有宁波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共有60多名,他们将早晚各一次在各小区每处垃圾投放点进行现场指导和劝导。”
原来,社区垃圾分类存在人手紧、流动性大等难题,特别是督导工作仍以义工志愿者为主,大家工作日都很忙,“而垃圾督导又多集中在早上8点半之前、下午5点以后,对于他们来说,时间较难控制,相对于庞大的居民数量,志愿者人数仍存在缺口,这次有望弥补这个缺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