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衢州首家国际级认证医院是如何炼成的?“柯医”的逆袭之道
2016年05月24日 15:00:00 来源: 衢州日报 记者 李啸

  浙江在线05月24日讯 衢江双港口,地处两江汇流的水路要冲,激流滚滚在这里惊涛拍岸,千帆竞秀在这里奔腾远行。

  江水无言,它目睹了长帆劈波斩浪的弄潮英姿。江水不语,它更铭记了船民纤夫逆水行舟时的勇毅背影。

  当今时代,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看似静水深流的双港口,实则澎湃风流。

  江畔东岸,原本清冷的城郊之地,近年来陡然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市井。

  究其原因,则指向一家新崛起的县级医院——柯城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柯医”)所引发的磁力。

  在衢州的综合性公立医院中,“柯医”成立时间最晚,挂牌至今仅11年,可它却不断创造着业内奇迹:13年时间,便从20张床位的乡镇卫生院晋级为800张床位的二甲综合医院;仅用1年时间筹备,就成为全国第三家、浙江省首家通过代表全球医疗服务和管理最高水准的第5版JCI评审标准认证的二甲综合性医院。

  不仅如此,劈波斩浪的“柯医”还勇于逆水行舟,以背水一战的义无反顾,力破重重坚冰,探索自我医改之路,影响重构着一座城市的医疗生态。

  “选择创建JCI,就是因为JCI的精神与‘柯医’的精神一脉相承,重视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位柯医人的行动中。JCI评鉴,不仅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次思想上的盛宴,将会推动我们向更全面、更完善、更正能量的方向迈进。”柯城区人民医院院长徐卫东说,正是这份始终不变的初心,激励着“柯医”一次又一次进无止境地改变与提升。

  “不要为JCI评审而做,为我们的患者去做。”

  2016年4月,美国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市,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专家经过现场评鉴和讨论后,对大洋彼岸的柯城区人民医院打出了9.95分评审成绩(满分10分)。这意味着“柯医”在冲刺奔跑一年后,终于如愿以偿跻身全球JCI大家庭的成员。

  JCI认证的通过对“柯医”是个喜讯,对来衢州的国际友人而言更是一个惊喜。这是因为获得JCI认证的医院,国外的保险公司对该医院的治疗是予以认可的。因此,国际友人,在柯城区人民医院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回国后附上医院的就诊资料和收费单据等凭证即可享受医保报销。

  1952年12月,美国医疗行业各协会共同成立“医院联合认证委员会”(JCAHO),采用统一标准对美国各类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现已涵盖全美85%的医疗机构。

  36年后,JCAHO设立附属机构JCI,对美国本土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评审,并逐渐成为最具权威的全球性医院品质评审机构之一,其制定的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管理的世界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

  近年来,JCI评审在中国医疗界倍受推崇,目前已有包括上海华山医院、浙大一院、浙大二院、邵逸夫医院在内的50多家国内医院通过JCI标准认证。

  JCI评审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患者安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其衡量要素有1000多项,涉及医院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的方方面面。

  “不要为JCI评审而做,为我们的患者去做。”2015年3月,“柯医”全院总动员,请来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专家作指导,正式启动申请JCI认证工作。

  作为衢州一家后起之秀的县级公立医院,“柯医”起步晚基础低,一些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相对比较薄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倒逼着“柯医”必须不断自我革新,迅速有效提升精细化医疗服务水准,方能在医改大潮中勇挑重任。

  对柯医人而言,参与JCI评审便是他们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敢于在医改大潮中勇挑重任的又一次实际行动。通过评审改进,做到患者安全的大检验、服务理念的大洗礼、员工服务行为的再塑造、流程的持续优化。只有朝着JCI这个国际公认的“金标准”去冲刺,才能脱胎换骨,彻底改变现状。

  “对于一家三甲医院来说,每年都会经历不少检查、考评。然而唯有JCI的评审,最让人触动神经,令人压力无比。”江苏一家三甲医院院长的肺腑之言,道出了JCI评审的严苛程度。

  事实上,与国内医院的等级评审不同, JCI评审采取的是“循迹追踪法”,即以患者视角对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查,尤其关注那些影响病人安全与医疗服务质量的流程,检查结果更为客观真实。

  今年3月28日, “柯医”终于迎来大考,4位来自JCI的评审官,在5天时间里每天从清晨工作到深夜,依据第五版JCI标准,运用文件审查、随机访谈、系统追踪和病人追踪、设施访查等多种方式,对医院的管理体系、医疗服务、药物系统、院感监控、质量指标、员工资质、设施安全、供应链追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综合评估。

  小英是“柯医”的普通保洁员,她对评审官的检查过程印象深刻:“美国专家非常较真,她不仅要看洁净程度,看卫生间里有没有防滑垫,还问我拖地时要不要放警示标牌防止行人跌倒,遇上危急情况会不会进行心肺复苏抢救,配置消毒液时溅到眼睛里怎么处置?”

  王大伯是一位高龄的高血压患者,提起在“柯医”的就诊经历,他赞不绝口:“在这里看病,给我的感觉是很规范,以前在别的医院看病,旁边都会围着一堆人,不断往桌上塞病历,催促医生快点看。但在这里,我挂了号之后,有专门的护士给我细致评估,轮到我看病时,诊室门口的显示屏上就会出现我的名字,这样医生的诊室里又安静又有次序。”

  在“柯医”,病人经门诊预检分诊完成挂号后,会由专职护士引导病人去评估室,对心理、生理、社会及经济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内容涵盖了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疼痛、营养情况、跌倒风险、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态、宗教信仰等内容。通过评估,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是为了更精确的诊断,帮助患者正确的选择专科医生,避免盲目就诊。如果经评估确认是易跌患者,医护人员还会马上对患者和家属宣教注意事项,在病人肩部贴“跌倒”警示标志,并根据需要为病人提供轮椅或平车,有效地降低了跌倒风险。

  “柯医”在创建JCI的过程中,也注重利用一切医疗资源共同为患者提供整体的医疗服务,他们组建了多个跨部门的医疗护理团队,有效整合与协调了医院专业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患者诊疗的需求,保证了病人安全。

  例如医院建立了“999”广播急救系统,制定全院急救呼叫及处理作业流程、急救管理分区制度。先后配置了广播急救系统、全院统一标准增添抢救车、除颤仪。并邀请台湾老师对全院人员进行高级生命救治技术培训,全面提升了医院的急救能力。医院还定期组织“999”急救演练,演练区域覆盖了门急诊、病房及行政办公区等院内公共场所。自“999”运行以来,院内共启动12例,抢救人员5分钟内到达率100%,CPR成功率72.73%,4人康复出院,康复出院率36.36%。高于美国心脏病协会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提供的流行病学数据(成人院内CPR后出院存活率22.3%)。

  众所周知,对脑卒中患者而言,最宝贵的就是争分夺秒的救治时间。在传统的救治流程下,一般患者通常要经历挂号初诊、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内科用药、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等7~9个繁琐程序,而每一步都牵涉等待就诊-交费-检查-结果-再就诊的循环,耗费了宝贵时间,导致脑卒中救治的效率一直不高。为此医院组建了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神经康复等部门组成的跨科协作的卒中中心团队,团队间专业化、协同化的配合确保了诊疗流程的顺畅。根据从就诊到静脉溶栓治疗的救治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60分钟的国际标准,中心制定了《急性脑梗死照护标准作业流程》,实施卒中中心DNT改善项目。通过对急诊科、检验科的硬体改造,急诊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救护车能将病人直接送到急诊室门口,减少搬运的风险,节约了脑卒中患者转运的时间;并增设急诊检验室及“溶栓优先”专用章,卒中患者的急诊检验标本优先检验,急诊检验都能在30分钟内出报告,为缩短DNT提供了有力支持。一系列繁琐的救治程序高效衔接,同步进行,为病人节省了弥足珍贵的救治时间。自2015年11月开展卒中中心改善项目以来,DNT由最初的77分钟降至最低的45分钟,DNT平均时间远低于国内平均时间,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

  谈起JCI评审,柯医人满满的自豪:“虽然当时我们都很紧张,但也很自豪,因为这一年来,从院领导到科主任,从医护人员到维修工、保安、保洁等都因JCI而成长蜕变。”是啊,让JCI标准在全体员工中入耳、入脑、入心,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患者是真正的上帝”

  JCI评审委员们在反馈时这样说:“这是我在中国见过最干净的医院”“骨科水平让我感到不可思议,这里的ICU可以和美国医院相媲美,下一步你们可以申请美国的‘磁性医院’评审(目前亚洲只有一家)……”

  至今,“柯医”人都不敢相信,JCI评审官会对这家中国县级医院给予如此高的称赞;至今,许多医院同行也不敢相信,不少大医院为了JCI认证,准备了3年还没通过,“柯医”竟然奇迹般地只用了一年时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简单地认为“柯医”高分通过JCI认证,是突击备战之功,未免草率。实际上,“柯医”今日之迸涌薄发,靠的恰是多年之默默厚积。

  漫步“柯医”,随处可见一句标语:换位思考、用心服务。柯医人用“视病犹亲、全纳服务”的服务理念,设立客服中心,开通24小时服务电话:8877120,给患者带去了全对象、全程、全需求、全满意的良好就医体验。这里不仅有温馨的体验、体贴的话语、问候的微笑、真诚的行动,更有“不收红包、不拿回扣”的厚德行医之风。

  13岁的女孩盈盈因为脑肿瘤晚期影响,记忆力慢慢衰退,走出门就找不回自己的病房。要强的盈盈非常伤心,总是狠狠地责打自己,躲在被窝里哭。

  护士们听说盈盈喜欢蝴蝶,便在门上贴了许多蝴蝶图案,并教会她:“有蝴蝶的地方就是你的病房……”

  这些微小而平凡的美丽蝴蝶,写照了“柯医”人帮助患者飞越生命中最艰难苦海的誓言。

  感动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柯医”也在心系患者的航线中,开启了医疗事业迅猛提速的新引擎:

  2005年,城南医院升格为“柯医”,逐步形成肝胆外科、肾病科、重症医学科三大重点学科。

  2011年,扩建后的“柯医”晋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陆续打造了肿瘤科、骨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疼痛科等特色学科。

  2009年,“柯医”与省肿瘤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四年后,双方在衢州共建浙江省肿瘤医院衢州分院,一幢崭新的9层肿瘤专科大楼正拔地而起。并且在医院的肿瘤会诊中心经常聚集了普外科、肿瘤内科(化疗科)、肿瘤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学科的专家,针对疑难病例的救治展开多学科综合治疗(MDT)。MDT是指由来自多个相关科室的医生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都说“术业有专攻”,把每一位在自己领域有专长的专家汇聚一起,对病情复杂的患者进行会诊,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方案。

  近年来,“柯医”的“最美现象”蔚然成风,医护人员中连续涌现出两届“浙江骄傲人物”。长期义务救助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的万少华团队,其感人事迹还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的赞赏批示。

  透过种种骄人业绩,外界惊疑,“柯医”凭啥快速逆袭,何以进无止境?

  2003年,“柯医”门急诊大楼落成,曾有一位卫生系统官员笑谈道:“这栋楼应该够你们用10年了吧!”谁料想第二年,“柯医”就提交了新建住院大楼的申请。

  得知“柯医”想冲刺二甲医院,很多人起初并不看好,奉劝道“你们要量力而行啊”,结果呢?“柯医”的二甲评分位列当年全省参评医院前茅。

标签: 医院;衢州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