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荆楚网
浙江在线9月13日讯 随着9月开学季的到来,一则被迅速转发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特别是学生家长们的热议:北京一网友晒出自己孩子上小学的开学清单,从书包、文具等名牌学习用品,再到校服、新鞋等大牌生活用品,最后到奥数班、钢琴班等课外培训费用,总计超11万元。
这份天价开学清单,有的家长认同,有的则表示质疑和担忧。培养孩子或许是一个经济命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孩子的教育从来就不是金钱能堆砌而成的。那么,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究竟需要哪些开支?
天价开学清单折射家长焦虑
没有父母希望孩子从小输在起跑线上,从这个层面来说,天价开学清单也可以说这是一份家长的焦虑清单。记者调查中发现衢州家长在培养孩子上的花费,虽然没有那位北京家长那么夸张,但细算下来每年至少也要上万元。
“孩子的兴趣班我们报了两个,一个是书法兴趣班,一个是英语兴趣班,每年的花费6000元左右。”家住市区的邓女士说,她的孩子今年刚上四年级,孩子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报了各种兴趣班。
在“北京天价学费清单”的列表中,兴趣班和培训班的花费是重头戏之一。记者采访中发现,我市城区中小学生报读兴趣班的不在少数,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在条件许可和自身需要的情况下,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市民陈先生说。
家住市区白云小区的蓝先生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的孩子在读小学三年级,按他的想法孩子完全不必要报任何兴趣班,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蓝先生的业余空闲时间较多,他认为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而且有些东西言传身教更有意义。但蓝先生的妻子朱女士坚持要为孩子报辅导班,“她问了三个问题,我有点无话可说:现在城里还有哪个孩子不报兴趣班的?自己教和老师教会一样吗?为孩子报个班都舍不得那还怎么培养孩子?”最后,蓝先生妥协了,花了4000元为孩子报了两个兴趣班。
市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姚文湧说,给孩子报兴趣辅导班,可以算作培养孩子的成本之内,但这方面的开销“是没底的”。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家庭、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除了兴趣辅导班外,为孩子购置行头、装备、书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只要孩子需要,这钱我们就不会去省。”9月11日,家住市区乐业景观小区的黄先生对记者说。他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普通工薪阶层的家长的想法。但是这一块花费同样是“无底洞”,不同的家庭的投入天差地别。
辅导书是否越多越好?电子数码产品需不需要购买?……一方面家长总想给孩子更多、更好的;另一方面这也折射出家长的焦虑心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事实上,高投入未必有“好收成”,还是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和真正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的承受能力来计划孩子的“培养清单”。
一个品学兼优生的样本
有个笑话说:“一个孩子在他18岁的时候成为了百万富翁,原因是他没有读过书,他的父母把这些钱存下来了,在他18岁生日的时候给了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培养孩子的成本之高。
那么,衢州人培养一名孩子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钱?
9月8日,作为2013年衢州市文科高考状元考入复旦大学的余莉雯,因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被选为交换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日本求学之旅,其中的生活学习费用15万元全由校方支出。
余莉雯出生在衢江区樟潭街道大安村,家里的经济来源基本是靠父母务农、打工所得,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孩子能够成才,余莉雯的母亲齐美珠感到很欣慰。余莉雯的成长经历或许也能给焦虑中的家长们一些启示。
母亲齐美珠说,余莉雯从来没参加过什么兴趣辅导班,“因为当时在农村,她小学的前三个学期还是我们十几个家长每人凑了200多块钱请一位代课老师教的,后来转到樟潭实验学校读完小学和初中。”齐美珠说,这个阶段,余莉雯的学习花销并不多,如果一定要说培养成本,大概就是一些伙食费的开支。
“上初中后,每学期学校里要交750元的营养餐费用;在衢州二中读高中时,一学年有2000多元的学杂费和100元的住宿费。”齐美珠说,其他费用就是买辅导书的钱,“这个钱一般她向我要,我都会给她。”齐美珠介绍,在高中毕业之前,家里也从未买过包括电脑在内的任何电子数码产品。“课外书、辅导书,学校图书馆、衢州市的图书馆里都能够借阅;而购买电子数码产品,也有可能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如此算来,余莉雯小学期间每年明面上的开支不过三四百元,初中之后每年在四五千元左右。
当然,齐美珠也表示,有些开支少也是家庭条件所限,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让孩子多一些兴趣爱好、拓宽视野,自然更好。
记者采访获悉,衢州城区,家长在培养和教育孩子上投入的钱一般都在承受压力之内。以我市普通工薪阶层蔡志香的家庭为例,蔡志香的女儿目前已经大二,她在女儿读小学阶段,为孩子报了两个兴趣班,每年会多支付5000元左右;初中阶段,每年额外支付补习班费用3000元左右;再加上旅游、购买电脑、手机和辅导书的钱,蔡女士每年培养女儿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