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4日讯 不靠天吃饭,不愁柑橘销路,还能按月领到工钱,年收入甚至比过去翻了一番左右。又是一年采橘季,衢江区周家乡丰上清村的橘农们,心境却已大为不同。
昨日上午7点,丰潮红和往常一样,来到衢江区满地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上班,同在这家公司做工的当地村民有上百人。
说到这家企业,不得不提企业负责人方建良。丰上清村的村民以柑橘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柑橘市场品质需求的提升,村民也越来越感觉到种柑橘的不容易,“种柑橘辛苦、看天吃饭、价格销量不好”,他们都在翘首以盼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随着方建良的返乡出现了。
2014年,在东阳从事金属塑料生意的方建良怀揣着带领家乡人民致富的念头回到家乡。他发现周家乡的土地偏酸性、水源供应困难,并不适宜种植柑橘。为了带领乡亲们脱离“柑橘陷阱”,他苦思对策。
“第一步,就是先流转土地,把原先的‘三低’橘园全部淘汰。”方建良的想法让村书记丰云龙吓了一跳,但经过深入交流,丰云龙认可了他的观点,流转1000亩地用于种植牡丹。
项目拍板后,丰云龙和他的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不少村民早已有了放弃种柑橘的念头,加之对于丰云龙的信任,这1000亩“三低”橘园,竟然一个月不到就完成了流转。
如今,该项目已种植凤丹白油用牡丹1100余亩,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户种植10000亩,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余元的产业化规模。
好的项目带来良性循环,今年方建良又扩大种植规模,新增了300多亩流转土地。尝到甜头的老百姓不仅不需要村干部做工作,还主动要求把自己的橘园流转出来。
柑橘大村已不现当年柑橘满山的场景,走出“柑橘陷阱”的村民们走向了致富之路。拿丰潮红为例,他的十多亩橘地一年收入不过两三万,现在在公司上班的他一年有五六万元的固定收入。此外,村里有一百多名村民为牡丹施肥、除草,虽然因花期原因一年只需要工作6个月左右,但也能因此获得两万多元的收入。
“村民拿固定工资,我们公司来承受风险。慢慢地,乡亲们笑容也多了起来,我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方建良这样告诉记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