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3日讯“它飞起来的时候,就像一幅国画,通体黑白两色,头部有飘逸的黑色冠羽,身体两侧有中国风的鳞状纹路,再加上朱红色的尖嘴,仙风道骨,美而不俗……”3月9日,摄影爱好者钱慧康这样向记者描述他在2012年第一次见到中华秋沙鸭的形象,“昨天,我还在乌溪江畔看见两只中华秋沙鸭呢!”
同为摄影爱好者,3月8日这一天,已拍摄中华秋沙鸭多年的姜建明也来到了乌溪江畔,再次将中华秋沙鸭捕鱼的情景用摄像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这两只中华秋沙鸭是2016年11月来衢州过冬的,没想到在乌溪江畔呆了这么久!”姜建明感到十分惊喜。不过,惊蛰已过,中华秋沙鸭已经开始为回迁做准备了。
作为冰河世纪残存下来的物种,中华秋沙鸭是远古鸟类的“活化石”,位列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根据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进行的中华秋沙鸭调查,2016年,来浙江地区越冬的中华秋沙鸭有44只,而根据国际有关机构对其全球种群数量评估,可能已不足千只。
那么,中华秋沙鸭这样一种濒危物种,有过多少只来衢州境内越冬呢?主要栖息在哪里?到底该如何保护?对此,人们知之甚少。
稀客
“我们是早于丽水发现中华秋沙鸭的”
乌溪江澄明碧透的水面上,两只中华秋沙鸭正在自由游弋、嬉水,怡然自得。另一只正在捕食的则显得格外活跃,不时挥动翅膀,似是向同伴炫耀自己的“战利品”。阳光下,碧水、蓝天、飞禽和谐相处,纯净的自然风光仿佛将人带回远古时代。
姜建明拿着照相机站在远处,并示意记者小声说话。“中华秋沙鸭的警惕性非常高,无论是游水还是捕鱼,动作都非常迅速。”2015年,姜建明开始拍摄中华秋沙鸭,而早在2012年,衢州就已发现了中华秋沙鸭的踪影。
“那还是2012年11月,我第一次在乌溪江畔见到这种鸟,有3只。”在乌溪江电厂工作的钱慧康喜爱自然风光摄影,有空时他总会到乌溪江畔走走,“我当时从来没见到中华秋沙鸭,就觉得挺好看的,有点像鸭子,嘴巴又像鸬鹚,飞起来很美,捕鱼的动作很快!”钱慧康拍了几张照片,本想发在自己的摄影群里,不过,转念一想,他还是打算先弄明白这鸟的名称。
“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对比了不少图片,发现这种鸟竟然是频临灭绝的中华秋沙鸭!”钱慧康生性谨慎,他决定不发布照片,“这么珍贵的鸟,要是被人抓了、吃了,可怎么办?”
2013年,钱慧康在网络上看到了丽水松阳也发现中华秋沙鸭的新闻,并称是浙江首次发现。“我马上给市林业局打了电话。”钱慧康将照片通过网络传了过去,“我们可是2012年就发现了啊!”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将照片发给了省里的专家。经专家鉴定,2012年,由钱慧康在乌溪江畔拍摄的鸟,确实为中华秋沙鸭。
钱慧康此后经常回到中华秋沙鸭的发现点,从望远镜里细细观察那些美丽的珍禽。它们像所有普通的鸭子一样,从容出没在乌溪江中,游弋、嬉戏,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美丽和珍贵。冬日的水面,平静清澈。
记录
“保护珍稀动物也是老百姓的责任”
这几年,每到10月底,对于姜建明来说是最期待的日子。特别是2012年底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第一次发现中华秋沙鸭以来,这种期待更加强烈。
中华秋沙鸭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雄鸭头部青绿色,有很明显的凤头,雌鸭头部是红色的,身体侧面有漂亮的鱼鳞纹。虽然同属雁鸭类候鸟,中华秋沙鸭的习性却与别的鸭子有很大区别。“它们喜欢更深的水域,最喜欢小鱼小虾之类的食物。”姜建明也曾拍摄到中华秋沙鸭与白鹭共同捉鱼的画面,“白鹭把鱼赶到中华秋沙鸭附近,中华秋沙鸭一看有鱼过来,就一头扎进水里,几秒工夫就能捉住猎物!”姜建明观鸟入了迷,为了拍摄中华秋沙鸭,他更是多次升级了自己的摄影设备。如今,他的电脑硬盘里存有多个文件夹,都是不同时期拍摄的中华秋沙鸭照片、视频。“一开始,只有一两只中华秋沙鸭来衢州过冬。据我观察,2016年有4只,1只公的3只母的。”
自小生活在乌溪江畔,姜建明对这条水域也有着不一样的热爱。据姜建明介绍,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底,中华秋沙鸭都会如期飞临乌溪江越冬。一有秋沙鸭飞来,他几乎天天到江边巡视观察,每次都要待上数个钟头,前后拍摄了数千幅中华秋沙鸭飞行、捕食、梳毛的珍贵照片。
“白天,它们在附近的溪流里寻找食物,晚上停留在河滩或飞进岸边的树林休息。”见到秋沙鸭在溪面上飞行嬉戏,姜建明从不打扰,只是远远地守护。“中华秋沙鸭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光有洁净的水资源还不够,还必须有丰富的鱼虾,以及茂密的森林和其他配套环境,是生态环境好坏的‘指示物种’。”姜建明说,虽然自己不是专业的鸟类学者,但保护珍贵动物也是老百姓的责任,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呵护。”
保护
“为鸟类搭建一个宜居的天堂”
从2014年冬季开始,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牵头组织了为期3年的全国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我省的鸟类爱好者和志愿者均有参与。每次来衢,钱慧康都会陪同前往调查。
“通过这两年调查,我们掌握了大量信息。中华秋沙鸭就像是一张张“生态试纸”,监测着流域水环境的健康状况。”钱慧康说,从调查结果看,中华秋沙鸭来我市越冬的时间跨度拉长,这说明衢州的水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乌溪江生态好不好,最好问问中华秋沙鸭。”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颜晓捷介绍,中华秋沙鸭主要生活在中国境内,它们对环境极为挑剔。中华秋沙鸭的生存繁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老龄树木的成熟林,可供其选择天然的营巢树洞;二是富有石蛾幼虫、蝲蛄等水生生物的清澈溪流。
“目前,中华秋沙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它的繁殖地,种群繁殖成功率较低。”在颜晓捷看来,这主要原因是原始森林面积下降,天然繁殖巢减少。
自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库区生态环境,结合水源和湿地保护,衢州市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局(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除了组织近20名像姜建明一样的摄影爱好者成立监测队伍,在多方努力下为鸟类搭建一个宜居的天堂外,还通过采购服务的形式,以“水清、天蓝、岸绿、景美”为目标,实现湖面、湖滨保洁常态化;实施了湖滨生态水岸建设、栖息地营造、库尾、河口湿地修复、退耕还湿、补植封育等项目,有效提升了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全面开展库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护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华秋沙鸭的多次到来,表明乌溪江国家湿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质优良,是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极大肯定。”颜晓捷说,目前,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已联合衢江区森林公安局安排周密的保护方案,加强对中华秋沙鸭等珍贵候鸟监测保护,同时,建立监测点,对其种群数量和生活习性做进一步监测和分析,“我们也倡议和呼吁大家尊重这些外来‘居民’的隐私权,理解和接受它们的害羞和小心翼翼,不刻意和过分的叨扰它们,确保它们在衢州安全越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