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村集体欠账45万元,村干部四年未领到误工费;而去年村集体资产已经破600万元。这个村,是如何做大集体经济的?日前,记者来到衢江区高家镇湖仁村一探究竟。
“我们村集体经济大变样,关键是有个办事公道、有魄力的好支书。” 湖仁村报账员孙显良告诉记者,湖仁村隶属高家镇,和龙游县交界,是衢江区东大门,全村310户1080人。现有耕地1680亩,柑橘及林地1400亩,水域面积320亩。
2008年,湖仁村集体欠下45万元的债,是名副其实的一个烂摊子。
“当时,我是不想回村当支书的。” 湖仁村支书汪水荣说,早在2006年,镇干部就做他工作,邀请他回村主持全局工作,他谢绝了。可是, 2008年,一封全村党员共同签名的“请愿信”,还是将汪水荣请回了村。他感慨万分:“镇领导拿出这封信后,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不能再推辞了,我有义务为村里做些实事。”
汪水荣担任村支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修路。
村集体欠了一屁股的债,钱从哪里来?“发动村民捐资。” 汪水荣告诉记者,当时,村里开会定下来:每位村民捐资360元,并动员各村乡贤自愿捐款。“一家三口就要1000多元,村民能接受吗?”当时,有不少人表示担心。
汪水荣带领村干部与党员先捐,又联系村里经商、办厂的能人捐款。因为修路是村民盼望多年的心愿,大家陆续凑了86万元,不仅够修路,还有余钱进行村庄整治。汪水荣让每个自然村选出5位村民代表,监督这笔钱的使用。之后,这条路如期修成,首战告捷。
“搞村庄整治花费了3年时间,同时聚集了人心、树立了正气。”3年里,汪水荣领着村民清理陈年垃圾,又筑水渠,征土地,建厂房,只要对村民、村集体有利,他迎着难度上、顶着压力干,硬是将一件件实事做到了村民心坎里。
“做了实事,不仅村庄面貌有大变化,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汪水荣介绍,2010年,杭长高铁建设,征用了湖仁村的土地,获得42万元补偿款,基本还清了债务;2010年,又利用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争取到30万元资金。
有钱好办事,汪水荣带领村“两委”干部,充分用好惠农政策,大胆地做起物业经济。“2013年,我们建起了第一幢村集体厂房,有1200平方米,将其出租,一年租金7.8万元。” 2014年,又建了幢1000平方米的厂房,年租金5万元。
建厂房缺流动资金,汪水荣就动脑筋,借力发展。2015年,村里争取到相关项目,1800平方米的另一个厂房开建。“当时,村里需要投入70万元,我们就让承建的老板垫资建,等建成再让他收几年的租金。”如此一来,还清了老板的垫资,村里又多了一份集体资产。
2015年,村集体要购买新农都农贸城两间店面,缺资金,就向村民筹资。“村里向村民借了30万元,顺利购来店面。” 汪水荣说,到去年这笔借的钱就还清了,而村集体又有了两间升值的店面。
大胆创新,2016年湖仁村以入股形式,在区移民创业园投入10万元。“到今年下半年,就能分红了。”
“‘干部’两个字就是公道,干事讲原则。” 汪水荣说,这些年来,村里实施的各类项目好几十个,投入的资金好几千万元,但他和村“两委”干部,没有一个人承包过工程。
“他当这个大家,比当自己的小家还贴心。”孙显良说,正因为汪书记办事公道,敢于创新,村里人心齐,这才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大翻身。去年,村集体资产已经破600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