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崇春经常推着妻子到外边转转。
郑崇春家的家风:家庭和睦为人热心
妻子瘫痪多年
丈夫离开从未超过3小时
12月12日早上,天有点阴沉,两位邻居正陪着郑崇春妻子江水姣聊天。“邻居都特别好,经常过来陪她聊天。”郑崇春说,而轮椅上的妻子有些腼腆地笑着。
夫妻俩今年都71岁。算一算,两人结婚50年了,正好今年是金婚。回忆起50年前,郑崇春不好意思了,“你知道吗,我们俩认识半个月就结婚了,那时候我要去当兵,家里想我结了婚再去,匆匆办了婚事。”
退伍后,郑崇春先后在航埠供销社、石梁供销社工作,而江水姣是个裁缝。
2013年,江水姣身患疾病,突然手脚麻木,不能走路。到了2014年,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总在外忙碌的丈夫,便留在妻子身边照顾起她的饮食起居。
每日三餐、穿衣喂饭、家务琐事,一夜之间全压在了这个男人身上。郑崇春曾经开玩笑说:“以前我宁可打扫厕所也不进厨房洗碗的人,现在什么都要干,而且越干越来劲。”
这大概是家的魔力吧。自从妻子生病,他离开妻子身边从未超过3小时,就算出门办事也必须在两个半小时内回家。
去年,家里花3000元买了辆三轮车,只要天气好,郑崇春就会骑车带妻子到周边转转。“去西区、江山、农贸城、航埠,很方便的。”他做这些只希望妻子脸上笑容多一点,身体好一些。
郑崇春没事时,喜欢摘抄好文章和好词句。
热心乡村公益
义务担任垃圾再生馆管理员
退休后,郑崇春仍发挥余热,担任华墅村的图书室管理员、留守儿童家教中心管理员、垃圾再生馆管理员。
郑崇春带记者来到另一个屋,一个架子上摆满生活用品,这是村里垃圾分类的兑换点。郑崇春掏出手机,翻出一张张汇报表,上面是他用钢笔手写的账本,每个月收来的垃圾、户数、换走的物品,每一笔都清清楚楚、工工整整。“乡领导、村干部都信任我,我怎么能让他们失望呢?”
令记者意外的是,郑崇春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写得一手好字。客厅专门摆放了一张写字桌,六本厚厚的笔记本,一抽屉的便笺纸,摘满他喜欢的文章和语句。现在没事的时候,他也会写写、抄抄,而妻子就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
郑崇春是个有心人,尤其关心村里的老人。2010年开始,他每年要更新整理一份村里60岁以上老人的名单和信息,所有内容手写。并且每年还组织村里的中老年人去外地旅游。“一年4次左右,每个人出50元、100元,到金华、绍兴、舟山、杭州等地旅游,他们可高兴了。”郑崇春说,这不,现在时不时就有邻居上门,催着他赶快组织大家出去玩。他心里也盘算着,准备等天气暖和点,带着妻子和大家去开化走走。
家里有个不成文规定
3个子女每周末都要回家聚聚
郑崇春是家中长子,底下有1个弟弟和4个妹妹。从小父母就教育他们,要兄妹团结,与人为善。那时的郑崇春除了要照顾好弟弟妹妹,还主动挑起家庭重担,直到最小的弟弟(小他18岁)成家3年后,才分家过自己的小日子。
“我父亲是生产队老队长,他是个热心肠,从小就教育我要有热心,要有同情心。”郑崇春说,他有3个子女,现都已成家立业,各自的小家庭也都幸福和睦,几个子女心地很善良,尤其对老人家很孝顺。
郑崇春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周末,子女们都会相约回家,有的给父母买来新衣服,有的带新鲜水果给老人家尝尝。他们平时工作都比较忙,但到了周末,家里就热闹起来,儿女们帮着父母做做家务、下厨做做饭,陪着老两口聊聊天。
而最让郑崇春欣喜的是,小孙女的懂事和孝顺。虽然只念小学,每次回家都会推着奶奶到处逛逛,是奶奶心头的暖宝宝。
记者手记
郑崇春的热心肠,村子里大伙都知道。村里有位95岁独居老人,每个月靠低保生活,郑崇春经常一两百元地塞给老人家。他曾遇到一位鼻咽癌患者,生活困苦,没钱治病,于是郑崇春向媒体报料,通过宣传,那位患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
他也是新时代新农民。十几年前,家里就买了电脑,有空他会看看新闻、听听歌。而且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他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发微信、拍照片。
妻子没生病前,郑崇春喜欢往外跑。自妻子出了事,他全心全意照顾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内外兼顾。回想起来,他自己都笑了,以前最怕进厨房,现在一天不进都不自在。儿女们周末回家帮忙,他还是喜欢亲力亲为,尤其照顾老伴,哪怕上个厕所,也不愿儿女搭把手。
平时忙空了,郑崇春会写写钢笔字、毛笔字,这是他十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这位老人给我的感觉,哪怕生活给他再多“负担”,他都能自得其乐,积极面对。
走进柯城区华墅乡的郑崇春家,一块刻着“美丽幸福家庭”的银色牌匾摆在桌子正中央。这栋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装饰简陋,但屋舍整洁,郑崇春和妻子生活在此,一家人洋溢着简单和朴实的幸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