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窑改造的红窑里民宿别有风味。 本报记者 叶晓倩 摄
浙江在线12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于山 叶晓倩 县委报道组 吴莉莉)砖厂老板姚宏燕从没想过在砖厂边上造房子,现在他的新房就造在老砖厂对面。12月19日,记者来到开化县音坑乡姚家村红窑里民宿,姚宏燕的新房已经在粉刷外墙了。老砖厂的砖窑已经成了民宿。曾经窑火旺盛的窑洞,被改造成了一个个吃饭的包厢和住宿的房间。
太阳晒化了青菜叶上的霜,池塘里的甲鱼爬上岸懒洋洋地晒着壳,屋檐下挂着油滋滋的腊肉,柴火灶里火苗“噼里啪啦”作响,客人还没有到,姚家村红窑里民宿已经忙活了起来。烧砖的窑火熄灭了,民宿的柴灶红火了,压制砖胚的机器长了锈,成为红窑里门前草坪上的风景。
2014年8月,开化启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整个县域划分为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对应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姚家村位于农业空间,不适宜发展制砖等行业。随后,开化启动了县域内砖瓦窑整治工作,姚家村的砖厂熄灭了最后一把火。
整治前,姚家村砖厂年产1500万块砖头,虽然经济效益不错,但煤烟、扬尘影响环境。在“多规合一”蓝图中,除了指明农业空间的发展方向,这个区域也可以发展旅游项目。砖厂老板姚宏燕动了脑筋,想参照陕西的窑洞宾馆,把砖窑利用起来。在递交了可行性报告后,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砖窑被改造成了有20间客房和10个包厢,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民宿,取名为“红窑里”。
中午11时30分许,客人陆续来了,其中大多数是常客。客人们弯着腰,穿过低矮的窑门,走进包厢,一路不住发问,充满了对砖窑如何成为饭店的好奇,姚宏燕一一耐心解答。每个节假日,红窑里能接待400至500名游客。
今年,《开化县空间规划(2016-2030年)》正式获省政府批复,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通过“多规合一”试点,开化县既强化了生态保护,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增收。今年1月至11月,全县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07%和23.33%。截至目前,农家乐直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27%。今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1%、9.5%。良好的生态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今年开化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
【记者走笔】红窑里的绿色账
在红窑里的窑洞门口,我问过姚宏燕,和之前办砖厂比起来,开民宿的效益如何?姚宏燕说,目前民宿的效益没有砖厂好,不过他有自己的盘算。
以前烧砖卖砖,一年的营业额可以做到600万元,利润能有一两百万元。开红窑里的这一年,年营业额大概能做到200万元,前期还投入了近千万元。但这本账不能只看数字。
姚宏燕说,办砖厂时,煤灰和扬尘太多,每天两个劳动力都打扫不完,也没人愿意把房子建在砖厂边上。
随着开化国家公园建设和“多规合一”工作的逐渐深入,砖厂这种耗能高、排放高的产业,注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红窑里开起来了,生意比预期的要好。
姚宏燕常常提到隔壁的下淤村,那里早先一步发展休闲旅游,现在比姚家村更有规模。
姚宏燕算了一笔更长远的账:烧砖用的粘土终究有挖完的一天,可持续发展才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财富。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跟着姚宏燕回到村子投身到乡村旅游中来。(于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