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月4日,又是一年立春的节气。上午8点,由柯城区旅游委员会和衢报传媒集团联合组织的“观看九华立春活动”市民观察团,穿过山间竹海,随着庙源小溪逆流而上,终于到达了九华乡妙源村。而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和游客,早已将一方梧桐祖殿围得水泄不通,只为一睹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华立春祭的独特魅力。
少男少女们吟唱着诗歌迎接春的到来。他们纯真的声音让市民观察团成员们如沐春风。
九华春光里,触摸光阴深处的文化起点
“吉时到——迎春——”上午9点18分,随着司祭一声高亢的吟唱,殿内响起悦耳的钟鼓声,殿外礼花齐放、鞭炮齐鸣,整个梧桐祖殿瞬间成了沸腾的海洋。立春祭活动正式开始,3位嘉宾分别诵读新春祝词、贺词和唱词。
观察团成员们在摸春牛求福。
“九华立春祭。”“好啊!”“二龙报喜喧。”“好啊!”“三衢春来早。”“好啊!”“梧桐惠凤冠。”“好啊!”……一边是陪祭一句句洪亮的吟唱,一边是众人齐声声的喝彩。人人都带着虔诚和敬意,鸣钟击鼓祭春,祈求风调雨顺、农耕丰饶。
“牛来了!牛来了!”殿外文化广场上,乌泱泱的人群一分为二,让出一条道。市民观察团的成员们也循声望去。原来,祭春仪式结束后就是鞭春牛仪式。
“一鞭春牛,春回大地。二鞭春牛,风调雨顺。三鞭春牛,三阳开泰……九鞭春牛,九九归一。”梧桐祖殿门前的耕田内,身着棕色布衣的牧童扬起彩鞭,一边鞭打耕牛,一边颂喝彩谣,新春的第一耕开始了。
舞龙表演开始,前来参加立春活动的人们立刻围成了一个圈。
鞭春牛是立春祭中的重头戏,含有鞭策耕牛努力耕作,使农作物收成更好的祈农之意。市民观察团成员辜江从未见过如此质朴又充满文化底蕴的仪式环节。“像这样有趣的场景,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真的很难看到。”了解到鞭春牛是对农耕文化的再现后,辜江如是说。
“抢春”“春播”“插春”“尝春”之后,是抬春牛及四大令公神像巡村赐福活动。市民观察团成员、衢州市地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新华对立春活动的流程烂熟于心。热闹的人群中,他在手机上敲出了新创作的诗歌:“从冬到春,只隔了一座春神殿。每年此时,我都如约而至……”这一天,已是周新华第14次在立春时节来到九华了。
观察团成员们与春神人偶合影。
“活动的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大了!我相信,九华立春活动的层次会越来越高。”在飘散的香火中,周新华抬起头,注视着梧桐祖殿,仿佛循着一条绵亘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链,触摸到光阴深处的文化起点。梧桐祖殿背后的山脊上,冬雪还未消融,可人人都知道,春天已经来了。
且歌且行中,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梧桐祖殿前的人群还未散去,刚开业的“九华立春·乡村市集”已聚集起了众多人气。此次市集为期3天,共设30余个展位,涉及本地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和非遗文创手作等。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传统工艺渐渐被人淡忘。市集上的竹编、白糖饼等等都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用到和吃到的东西,勾起不少我儿时的回忆,这种感觉很好。”一位市民观察团成员在竹编摊位前驻足,轻抚着竹篾,忍不住这样感叹。
市集现场人流络绎不绝,邵永丰麻饼、藕粉酥、莹白瓷等摊位深受游客们喜欢。在竹编摊位上驻足的游客说:“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传统的工艺都渐渐被人淡忘,市集上的竹编、白糖饼等等都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用到和吃到的东西,勾起不少我儿时的回忆,这种感觉很好”。除了“九华立春·乡村市集”,本次活动还有“寻春神冒险记”村玩游戏,这游戏有“五彩节气、记忆春作、春糕制作、迎春运动会、春的契约、春之福、百家春姓”七个旅行冒险环节,每个环节设置点都在妙源村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点。
这是柯城区旅委结合“九华立春”民俗文化活动的一次探索创新,是将民俗文化活动转化为旅游产业的一种尝试。
观察团成员们在九华春糕风物馆参观展出的春糕模具。罗东哲 摄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乡村市集,市民观察团又步入九华春糕风物馆,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是软糯的。每逢立春时节,九华村民家家都要吃春糕,除了“尝春”之意,还与春神共享季节馈赠之意。这座春糕风物馆“脱胎”自一座老年糕厂。改造之后的年糕厂,更加突出文化展示和互动上的功能,让来到九华乡的人们除了能品尝到当地春糕之外,更能了解春糕的整个制作流程,也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做一次春糕。市民观察团成员们就在风物馆现场品,慢悠悠地尝年糕,体验年糕制作工艺,观赏世界年糕模具。
领略了一番衢州优秀文创展览后,市民观察团成员们还参观了九华特色名宿圃舍·源溪。这用原石、竹子、原木、菜田等最自然的元素改造的小楼,再现了乡村生活情境,堪称“现代版的归园田居”。
“今天感觉真不错,安排得也很紧凑。看了大场面的立春活动,又参观了这么好看的民宿。”“乡村文化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支撑点。我觉得九华找到了,但把这个点做大,还有一段路要走。”……回到大巴车上,一览好风光的市民观察团成员意犹未尽,纷纷道:“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带家里人也来感受感受。”
活动结束后,市民观察团成员们在梧桐祖殿外合影留念。
◎评议建言
余慧忠:“九华立春祭对传承中华民俗、迎春接福愿景有着深远意义。立春时节,虽尚料峭春寒,却已春光无限,祭祀春神句芒、打春牛、巡村赐福等风俗充分表达了老百姓对新年春天到来、希望满满的祈盼。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活动在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人类非遗的同时,也激励我们在建设衢州“大花园”创新实践中不负春光、绽放芳华,使三衢大地上春华秋实、美丽前程更加绚丽多彩!”
陈宏霞:“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民俗活动,感觉十分新鲜有趣,九华立春祭搞得很有当地文化特色。现在的农村环境卫生都很好,活动就像一个卖点,也吸引了许多外来人气,隐含着乡村发展的机遇。”
黎豪杰:“今天的活动非常热闹,吸引了许多村外的人来到这个地方参观、消费。但其实里面更多是看热闹的人,我认为本地人还可以更多地生产销售旅游纪念品。九华立春祭让我们看到了怎么从非遗的角度来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要将此转化为乡村经济还有一段路要走。”
◎专家点评
张士闪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民俗研究》《节日研究》主编
第一次到衢州,我没想到立春祭这样的传统习俗在这样的乡间传承得这么好,留下了很多文化痕迹和文化风景。传统习俗作为国家的传统礼仪,经历的时间久远,到今天还能成用这样浓重仪式体现,十分不易。
立春祭在衢州举办了这么多年,如今已上升成为全国的文化活动,祭祀本是一种信仰活动,九华立春祭通过群体举行更有渲染力,浓郁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一种自然、高端的民俗旅游文化。
地方就是应该尊重民间原有的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的民间传承机制真正给力的是与民间信仰有关,给民众更多的发挥空间,让他们按自己的选择去传承和发展。
黄景春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新启动的“大师振兴”计划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乡村振兴的重视,并为之做出努力,相信这个地方将会越来越好。我的建议是,对于民俗风貌的呈现可以做整体规划,形成一个展示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空间。本地范围内多种非物质遗产文化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展出,体现传统民俗文化的特征,呈现当地特色。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华立春祭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代表性的作用。振兴乡村文化事业,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找到适合与乡村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路径。乡村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文化支撑,形成一股凝聚力,把当地村民组织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九华立春祭就是这个乡村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共同体。通过活动引发共鸣,让当地村民达成共识,共同组建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建立当地文化自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