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2%;规上工业增加值10.4%,排名全省第二(全省平均7.6%);全市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2.9%,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6%。规上工业企业利税同比增长74.73%,其中利润同比增长88.39%,继续位于全省前列。
首季工业经济开门红的背后,是连续近五个季度增速持续领跑全省。衢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引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省经信委等领导专家关注,3月份以来,先后组队来衢调研,剖析根源,寻找密码。
“衢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改革红利、创新红利、开放红利及绿色红利持续释放!是五大发展理念在衢州的生动实践!”专家如是认为。
创新基因改造,链式延伸产业集群
金瑞泓、杉杉新材料、天硕氟硅、聚合环保等重大产业项目正式投产或试生产,华海三元前驱体、夏特特种纸、华友废旧电池循环利用等重点项目已开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工业,紧扣时代与市场需求,依托原有基础,扬优势、补短板,实行基因改造,近年来我市产业集群实现链式延伸。
化肥、尿素、水泥、电动葫芦,衢州工业曾以盐煤化工、建材、机械知名;如今,氟硅钴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电池新材料、特种纸产业相继崛起,并向基地化转变、蓄势发力,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明显,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升级加速。
目前,衢州已建立国内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氟硅钴新材料基地和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区,以电池材料、光伏材料、电子化学品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年产值超300亿元,“十三五”末有望形成近500亿元的产业集群。特种纸产业集群效应显现,目前产值已超百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市场份额。
工业“雁阵”起飞,中坚企业日渐崛起
发展理念的落地生根开花,工业领域最终看企业;一个区域的工业经济,既要数量,更看龙头,我市加强平台型、榕树型、隐形冠军等企业培育引进,借势发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形成“领雁高飞、集群紧跟”的企业雁阵。
仙鹤上市、欧派建园、华友崛起……以欧派、开洋等为龙头的木门产业集群,以中浙高铁等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明旺、伊利等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异军突起,以金瑞泓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为主的衢州立昂微电子工业园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已初具雏形……有力支撑衢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协调项目把关,绿色发展形成共识
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全省第一家清洁生产示范园区,衢州华友钴业获工信部命名的绿色工厂称号……从拣到筐里都是菜,到精挑细选高质量发展,绿色是本义与要义。
具体哪些项目可以建?项目具体落哪里?我市有项目决策咨询服务等一整套规章制度,特别是去年建立工业项目负面清单,严把项目落地关,限制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项目落地。近10年来,全市通过工业项目落地咨询决策服务机制,否决高耗能、高排放、低端化项目共200多个,拒绝低效益投资超110亿元。
坚持绿色发展,严格能源“双控”考核,引导清洁循环生产。“十二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67%,比“十一五”下降近一半,单位GDP能耗下降20.2%。“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拆除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线701条涉及企业459家,腾出总用能125.36 万吨标煤。
平台变大变美,公共配套得到共享
管廊蜿蜒,从巨化连绵至高新园区,蒸汽热能、污水处理,园区企业获得了共享。
近年来,我市工业平台不仅变大,更在于变美丽。我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充分利用低丘缓坡政策,加快工业平台拓展;科学定位园区功能,加强园区规划;大力推进工业平台路网、管道、污水处理以及标准厂房、学校、商场等生产生活配套建设,公共服务的配套完善,大大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为所有工业企业进园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业平台熟地储备充足,基础设施从“三通一平”到“九通一平”,配套水平已大幅提升。2017年新建标准厂房56万平方米,新增小微企业园5个,累计建成小微企业园12家、小微企业集聚点9处,推动了近600家小微企业入园。
立足战略合作,开放发展迸发活力
高质量发展,不固步自封。我市积极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各方资源,鼓励企业与外企、央企、上市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借梯登高,实现转型升级。
仙鹤纸业与德国夏特集团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管理技术,其生产能力以每年50%的速率递增,仙鹤股份成功实现主板上市。龙游光明铁道与中字号企业及洛阳轴研合作组建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项目入选全省首批“特别重大产业类”项目。华邦纸业与德国古楼集团合作,成立华邦古楼新材料有限公司,到2021年生产规模可达20万吨,有望跃居国际特种纸行业标杆企业。常山县引进SKF集团,建立SKF中国小圆锥滚子轴承生产基地,加快了轴承产业的国际化转型步伐。高新园区引进韩国晓星集团,建立中韩产业园,列入浙江重点外资特色产业园名录。近5年,衢州已有7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名企合作,推动近220家僵尸企业焕发生机。
动能换挡提速,传统工业换道超车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动能如何转换?备受业界关注。我市在推动传统产业“弯道超车”的同时,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兴产业“换道超车”提速。
以“电子商务+制造业”为例,跨境电商让2017年全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28.9%,增幅位列全省第一。积极引导企业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市场,开山股份、健盛集团列入2017年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30强。
精准发力,持续出台减负政策,2016年、2017年两年里,先后出台减负政策33条、37条,共为企业减负近120亿元。持续实施工业十大专项,整合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各项政策措施覆盖市县两级,规上企业中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示范带动效应显现,其效益增速均超过四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