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换个山头看日出,风景更佳!不同视角看衢州营商环境发展
2018年07月23日 09:03:42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余豪骥 陈露

  余豪骥 陈露

  在前不久召开的衢州市建设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徐文光明确提出了“十条宣言”和“三个绝不能”,并强调“一个核心、六大体系”,勾勒出优化衢州营商环境的大美蓝图,为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各部门热情满满,广泛热议,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其中不乏亮点。

  然而,许多人很难对营商环境有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因此,让身处其中的商业主体客观地“在商言商”,我们才能找到营商环境中的“第一粒纽扣”,找准痛点,精准发力。而“温州商人”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们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可以说是对营商环境感知最敏锐的群体之一。

  本期《人文智库》主讲者余豪骥、陈露分别为清华和北大选调生,他们奔波于衢州的绿水青山间,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电话采访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了涵盖“衣、食、住、行”等行业领域的10多位温州企业家对于营商环境的理解,并整理出颇具代表性的三种“声音”。他们结合自身的思考,提出几点建议,旨在“跳出衢州看衢州”,为建设衢州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声音一:“我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能说来就来”

  通过与几位温商代表的访谈,我们发现,不同的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构成因素存在偏好差异。浙江香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陈勇就坦诚道:“我们靠海吃饭,衢州营商环境再优越,我们也不会考虑。”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每个构成要素或指标都给予同等的重视,企业生产资料、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其对营商环境的选择倾向。如上文提到的香海集团,是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最看重当地的区域位置和资源优势,因为这两大因素直接影响运输成本和产品质量。

  而生产类附属企业(如浙江东京包装有限公司)则看重当地的工业发展程度和同行氛围,二者直接影响包装体量和需求;房地产投资类企业(如宏地置业有限公司、上海磊迅实业有限公司)则主要考虑当地用地成本、购买力、政府偏好及政策导向等。

  因此,我们招商引资也好,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也好,并不是要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针对性地精准发力。

  那么,衢州现有的优势竞争力是什么呢?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着眼现在,不难发现,衢州手握三张“好牌”——分别是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山清水秀的资源优势和南孔圣地的文化优势,这是其它城市不可比拟的。放眼未来,可以看到,未来的城市竞争会聚焦在“成本”二字。就像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言:“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世界中心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据此,我们提出,在衢州营商环境的打造上,应形成“一体两翼”的整体布局:一是聚焦三大核心优势,形成“一体”合力,在引商上做文章。比如通过区位、资源、文化优势,打响衢州“山清水秀的中转站”的旅游名片,让游客“来衢州游四周”,近而吸引一批旅游配套产业。二是打造成本和配套的竞争力,形成“两翼”,在留人上下功夫。通过降低用地成本、打通成本、居住成本,优化人才服务,完善配套设施,让来到衢州的异乡客爱上衢州,近而扎根衢州成为新衢州人。比如在未来房地产布局规划上,可以根据外地人才到衢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地开发短居单身公寓、中长居家庭公寓等特色户型,用细节赢口碑,用服务赢人心。

  声音二:“做小事越来越容易,做大事越来越难”

  在访谈中,多位温商表示,随着政府对营商环境日益关注,交申请、报审批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方便,但是想要企业融资、吸引人才却比原来更难,过去是“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现在是“脸好看,门好进,事还是难办”。温州冠盛集团董事长周家儒一针见血地说:“做小事越来越容易,而做大事却越来越难。”

  如前所述,营商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中包含了生态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等各方面要素。目前,我们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等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大多是在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特别是政务服务,而对资金、人才、技术创新等事关企业生存大计的因素,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时候,我们打造营商环境,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可以实行“企业服务经理人”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千名县级、科级机关干部,针对企业招商引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经理人负责制”和问题销号制,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企业推进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探索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政府的职责范围内,为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等工作提供便利。例如,适当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解决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问题,提供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金融服务和资金需求。

  同时,政府需要多倾听本土实体制造业业主的心声,让本土实体制造业不受冷遇且有归属感,在政策扶持上既有侧重,又能兼顾公平。

  声音三:“好的产业氛围对我们诱惑很大”

  我们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家非常重视当地的区域特色经济和自身经营主体的匹配度。“提到温州,首先想到鞋服类和汽摩配制造,从事这行的商人自然会去温州抱团、取经。”森马集团副总裁刘丹静、康奈集团副总裁郑莱莉如是说。同样的,如福建的食品加工,无锡、常熟的纺织业,杭州、上海的高新科技产业等都形成了地域特色品牌。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产业和市场往往呈现出“块状”分布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块状经济”,也叫“区域特色经济”,它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同类产业集聚以后,由于同业竞争和信息交流,能进一步增强群落内各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衢州需要打造一张具有产业氛围特色的“金名片”。

  我们认为,衢州产业氛围特色要聚焦“小微创”企业,着眼“未来产业”,打造杭州的“数字科技后花园”。

  一是信心要足。未来,随着高铁新城的完工,衢州定会逐步实现“东融杭州、杭衢一体”。基于杭州强大的高新科技产业氛围,衢州完全可以承接杭州的溢出效应,为创业初期诸如人工智能、智慧医疗、金融程式编码化、网路安全以及大数据等未来产业提供“孵化乐土”,喊出“互通有无、扎根衢州、圆梦杭州”的口号。

  二是举措要实。针对绿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在统筹产业布局、引导集群意识、完善配套设施上尽快升级,打造集聚区生态经济体,打下“集群样板”;同时,要完善商会模式,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对行业协会按照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尽可能放权授权并集中开展工作,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

  三是口碑要硬。打造“诚信、有礼”的金口碑,既要加强企业信用督查和失信惩处,也要注重政府的诚信,言出必行,政策兑现,更要着力创建文明城市,让衢州“宜商宜居”。

  “上下同欲者胜”,优化营商环境的最终目的是要聚企业、聚人心,从而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我们坚信,通过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衢州一定可以由省内经济欠发达的经济“洼地”,一跃成为兼具美丽和活力的商业“福地”。

标签: 优化;陈露;产业;活力;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 丁慧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