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几位美女,在衢州这座小城里,她们算得上是很会享受钿头银篦、高山流水的诗意生活的,偶尔会被我讥为“附庸风雅”。但她们节假日时,会在市博物馆当文化志愿者,为游人悉心介绍衢州文史之余,还会用优雅的兰花指捡起地上烟头,扔进垃圾桶。看着她们身穿志愿者马甲的样子,我便再也开不出之前那些玩笑话。现在想来,经常被用以宣传殿堂的“儒风浩荡”一词,也体现在这些文化志愿者的背影里。
文化志愿者的特殊之处在于,光有热情和体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过人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而这恰是衢州民间文化界的优势。
众所周知,国内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杜立特突袭行动的泰斗,就是中国银行衢州分行的一位职员郑伟勇。他曾数次应邀赴美参加纪念活动并举办讲座,其执着的钻研和渊博的学识,令人折服。类似的“大咖”只要稍加保护,给予释放能量的机遇,就能迅速形成学术氛围和一片文化高地。而纵观本地文史、收藏、摄影、篆刻、书画、文学等细分的文化领域,不得不承认“高手在民间”的事实。
这些民间的文化达人,不以物质报酬和职业作为文化事业的驱动力,所以才能取得更纯粹的文化成就。在当前尚难堪称专业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如何进一步重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其专长,给予更多精神激励,使之成为政府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是值得着重研究的课题。
要艺术地调动文化志愿者的积极性,使其在打造我们城市文化品牌中释放更多光和热,就需要我们文化主管部门进一步地提高服务意思,积极搭建平台,优化行政职能,更接地气,更通民情。
文化产业需要培育,文化志愿者也需要培育。只有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文化机遇,并适当出台制度法规给予保护和规范,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给予培育和引导,形成良性循环的健康氛围,让他们的满腔热情不致无的放矢,才能让文化志愿者们有更多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使之能为我们本地文化事业,唱出更铿锵有力的好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