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11月8日讯(记者 王磊)至11月7日,衢州日报记者连着三天奔跑在进博会现场。在展馆里转一圈,仿佛到世界各国旅行了一次。到展区里转一圈,犹如到世界五百强企业里参观了一次。三天的奔跑,记者采访了很多,见识了很多。从一些细节中,记者强烈感受到中国的信心。稍稍梳理,首届进博会有三个特点让记者印象深刻。
首先是细节服务。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共有30万平方米,国家馆3万平方米,企业展区27万平方米。所以,在“四叶草”里找不到方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千万不要因一时迷路而过分担心,因为少则10米,多则50米,总有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为你提供贴心的服务。在企业展区里,各种对接洽谈会如火如荼,主办方为双方配备一名翻译人员,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语言不通造成的沟通障碍。另外,进博会会议现场还有机器翻译设备。看到这些细节服务,记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市正在如火如荼地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如何吸引更多的外商来衢,贴心周到的细节服务或许是第一步。
其次,是第一次。这里的第一次,除了包含首次举办的意思外,更多的是指产品第一次到中国,技术第一次在中国亮相。这次展会上首次进入中国的展品多达5000余件,包括电子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等。新产品、新科技、优质产品云集,无论是进口展览品的数量还是金额,均创国内展会之最。汽车展区,在斯洛伐克的AeroMobil展台,一辆“会飞的汽车”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那智不二越的机械手臂正对着一台车架精准焊接;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主流电子电器企业的概念产品争奇斗艳......就在昨天,我市商务局负责人率队来到各个展区参观考察,让记者对这些新产品进入衢州有了更多期待。
最后是认可赞同。在奔跑中,记者随处可以听到的是,许多外资公司和国际机构对进博会的认可和赞同。他们普遍认为,进博会对于他们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对于他们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和向全球敞开开放大门的姿态,让他们赞不绝口。记者在欧洲、非洲等地区的展馆和企业展区里,会用英语同对方交流,然而,在交流一会儿后,这些老外有时会主动提出用汉语交流。“谢谢”“你好”“你想了解什么”,一位澳大利亚展区的小伙向记者炫起了汉语。从这些老外主动说汉语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他们对中国的信心有多么强。当看到这些老外的汉语说得这么溜,记者也会趁机邀请他们说一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