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花演出新版越剧《狸猫换太子》剧照。
吴凤花(右)在越剧《化蝶》中饰演梁山伯。
浙江在线11月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刘慧)“2016年是我从艺的第30个年头,这个奖是对我最大的鼓励。”10月31日晚,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闭幕晚会上,我省越剧表演艺术家吴凤花夺得第十五届文华表演奖,参评剧目是由其领衔主演的新版越剧《狸猫换太子》。此次全国共有10名演员获此殊荣,吴凤花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越剧演员。
包括文华表演奖和文华大奖(剧目)在内的文华奖目前每3年评选一次,是文化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专门授予德艺双馨、秉持职业操守、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表演艺术风格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同时,评选对演员及其参评剧目近5年来演出尤其是到基层演出的场次都有规定。
吴凤花,1970年出生于绍兴,越剧范派小生,现为绍兴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2015年,吴凤花曾获得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擅长文戏武唱的吴凤花,在新版《狸猫换太子》里,将最后一场近20分钟的戏发挥到极致。“旧版以故事带动人物,新版以人物说故事。”吴凤花的《狸猫换太子》早就是剧团的“看家戏”,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一定要先演这出戏。从当年排这部戏开始,已经足足演了六七百场,而她也因陈琳这个角色曾捧得了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
说起来,原本记载在清末成书的《三侠五义》里面脍炙人口的《狸猫换太子》,早就成为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其实《狸猫换太子》这部戏一直是戏曲的热门题材,上海京剧院演过连台本戏(连续数日接演一部整本大戏),秦腔也演过。”吴凤花介绍,她的新版越剧《狸猫换太子》有自己的特点,它有着大段独白,有点类似话剧的形式。她所塑造的陈琳不像老版中那样谨小慎微,而是积极主动、更显睿智,使人物形象有了新的提升。“越剧可以有更多的可能,应该积极吸收其他剧种的东西。”
吴凤花特别擅长吸收借鉴别的剧种的艺术精华。像她并不常演的《周仁哭坟》,就是跟重庆京剧团的朱福侠学来的。那部戏中吴凤花展现了长水袖加甩发的绝技,很多观众都知道长水袖是花旦比较惯用的一个表现手段,但她却用在了小生身上。新版《狸猫换太子》还在声腔上借鉴运用了京剧老生中“反二黄”“慢板”等手段,在表演上融入了京剧老生的表演模式,加强人物性格的刻画,充实人物的阳刚之气。尤其最后一场中,吴凤花的唱词多达62句,“这么多唱词要一口气唱完,非常考验演员的声腔。”
绍兴小百花每到香港、台湾、上海、广州、杭州等地演出均场场爆满,但事实上这个地方院团八成的演出都在农村基层。因此《狸猫换太子》有两个版本——农村版和城市版。“城市版2小时20分钟是浓缩的。农村版3小时5分钟,里面会出现包公,因为农村观众认为这部戏就该有包公。城市里和农村的观众不太一样,城里看戏是去看演员,农村一般更爱看故事。”吴凤花说。
学艺从艺30年,吴凤花有无限感慨。“戏曲学校招生,我是背对着老师唱了一段《盘夫》被录取的。”开始,身体还没长开的吴凤花被拉去学老生,又过了一年,身材变得高挑的吴凤花又被选去学花旦,直到最后才去学的小生。18岁那年,吴凤花被范派创始人范瑞娟正式收为入室弟子。
“能文能武”是吴凤花的特点。文的能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白蛇传》中的许仙、《跪池》中的陈季常等;武的能演《马龙将军》中的马龙将军、《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陆文龙》中的陆文龙等,个个都是信手拈来。
作为“黄金一代”名角中少数待在地方剧团的演员,吴凤花经常下乡演出,平均一年有160场左右在基层农村演出。在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的大院里,停着一辆加长的移动演出车。后边的货柜翻倒支起来,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演出舞台。对于下乡演出吴凤花从未叫过累。“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在演戏的这30年里,我真的很热爱我的行当。”
虽然在台上光鲜,但吴凤花也承受着台下的艰辛。她的脸因为重度油彩过敏而近乎毁容,试了很多抗过敏的药物都不管用。“由于皮肤的症状日益严重,医生建议我停止工作或者换一份工作,但是不行啊,我离不开我的舞台,离不开我的观众。”为了艺术,她甘做“拼命三郎”。
“文华奖是我从艺30年迈上的又一个新台阶。”正在西安参加颁奖晚会的吴凤花在电话那头说,百姓需要文艺,文艺需要百姓,满足百姓的需求,才是演员的根本价值。
> 链接
文华奖是文化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设立于1991年,最初为一年一届,1998年起改为两年一届,2004年第11届文华奖起改为三年一届,与“中国艺术节奖”两奖合一,放在艺术节上评选。多年来,文华奖评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的原则。对于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增强艺术院团凝聚力,促进全国艺术创作,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5日至10月31日在陕西举办,此次艺术节的两大重头戏――文华奖和群星奖,是文化部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压缩评奖项目和奖项数额,健全评奖机制后首次评奖。
本届“文华奖”首次增设群众评委。经初评、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了57台剧目进入“第十五届文华奖评奖”终评,涵盖地方戏、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最终从这57台剧目中评选出10台“文华大奖”获奖剧目,以及10位德艺双馨的“文华表演奖”艺术家。文化部与10台文华大奖剧目签订未来展演、巡演计划,促其多演出、到基层演出。
(据新华社、央视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