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黄的页面,漂亮的楷体字,前不久,家住越城区的盛小姐在父亲的书柜里发现了一本日记。由于上面写的是繁体字,加上日记中提到的内容,盛小姐推测这日记应该是民国时期写的。
在盛小姐的家里,记者看到了这本民国日记,日记本大概为A4纸的三分之一大小,封面是薄的牛皮纸,应该是后来加上去的。翻开日记,里面的文字是用毛笔写成的小楷,格式公整,字显得非常漂亮。
主人应该是一位米行老板
记者翻阅了一下,发现这本日记从民国七年也就是1918年农历九月初七写起,一直到1919年的农历五月十一,中途未漏下过一天,即使无事发生,日记的主人也会写上日期、时辰和天气,能看出主人是个有恒心的人。
这本日记本里记了些什么?日记的主人又是什么身份呢?从日记的内容看,主要讲述了日常生活起居、行商、收租、会友、吃喜宴、祭祀等琐事,字里行间透露出此人应该是开米行的,他每天要到河埠头乘船去店里,还要去江苏的无锡、南京、丹阳等地收米。日记本里提到,当时绍兴基本靠水路或者走路,去无锡要坐船前往杭州再坐火车。
记载了当年绍兴的时疫
日记本里还记载了当时绍兴城里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在第一页也就是1918年农历九月初七,这位主人记载说,晋城游览教育运动联合会当天来到大校场,观者人山人海,不下五六万人,属于绍兴破天荒。1918年农历九月十五这天,日记中写着:时疫流行,绍兴无一家能够幸免,大媳妇归宁探母的时候也感染上了时疫,幸近日已有好转。
记者在查阅资料后也发现,这个时疫当时在绍兴乃至浙江地区都是十分严重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治1918年浙江时疫述论》就有提到,1918年入秋以来,久旱无雨,浙江省宁波、绍兴等地爆发一种时疫,十分剧烈,当时两地甚至出现“一村之中十室九空,一家之中十人九死的现象”。
当然,日记中也提到了当年绍兴的一些民俗与习惯。比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开始,各家各户会礼尚往来送些年货,当时送的是胖头鱼、黄酒、白鲞、鸡、醉蟹、太油、酱鸭、酱肉、鱼干等物品。又如,大年初一早上要祭祀,官商居民都会休息一天。
盛小姐的妈妈俪女士告诉记者,这本日记本应该是她从娘家那边带过来的,她估计是自己的曾祖父写的。“民国那会,我们祖上在孙端镇上开米行,那时整个镇就我们一家米行,但我出生前,米行已经关门了,只是听长辈偶尔提起过,具体如何也并不清楚。”
记者也询问了曾经编纂《孙端镇志》的几位老师,他们回忆说,在收集素材时确实了解到孙端镇上曾有一家米行,位置在老街一带,老的轮船码头附近,这倒和日记里每天搭船前往店里的情况相符合。“但具体米行有多大、开了多久,大家也都不太清楚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