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造船世家”的绍兴人何关明收藏着600多张老照片
1870年行驶在广州珠江上的花船,1906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坐过的宝座船,1918年左右杭州西湖上的游船,1927年的上海龙舟船,还有1930年左右绍兴运河上的明瓦船……在绍兴人何关明收藏的600多张老照片里,这些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船都是啥模样,一一清晰可见。
何关明,生于“造船世家”,从17岁开始就与船结缘,这位“船头脑”如今是绍兴最大的一家造船公司的董事长。“东湖镇松陵村的造船历史非常悠久,古代绍兴的许多船都是出自我们这个村的能工巧匠之手。从我太爷爷那代开始,我家里就是造船的。你看,这是我太爷爷的亲兄弟何有生戴过的一个袖带,上面写着‘竹篷作业职工工会’的字样。这个竹篷,指的就是船上的篷。”家族事业的传承,以及自己30年造船生涯的身体力行,让他从骨子里都离不开一个“船”字。
一张老照片一万元,舍得
越城区东湖镇松陵村,临水而居的造船公司里,48岁的何关明大多数时间都和一线工人在一起。当记者走进这里时,一艘建造中的巨大的货船正在进行电焊作业,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何关明应声出来。
“收集与船有关的老照片,也就是最近三四年的事情。”何关明的办公室、会议室里,但凡有墙壁的地方,都挂着各种各样的老照片,可是依然有很多挂不下,都堆在地上。但是这依然阻止不了他收藏的脚步,看到有好的照片,总是忍不住想要收进来。而说起自己收集这些老照片的初衷,何关明说,这和之前想要建绍兴船文化博物馆的想法是一脉相承的。“当时,我已经花了100多万元,制作出了40多只造型各异的船模。这些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船模,我都是根据自己的回忆,以及本地一些老船工的口述情况复制出来的。但这些船模做出来以后,很快就有人质疑了:‘这船为啥是这样的?你说是这样就是这样的吗?’于是,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口说无凭,我做的这些船模缺少史料支撑的证据。而老照片,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物证。”
因为想要收集老照片,何关明结识了绍兴的另一位老照片收藏者楼立伟。“他是我的启蒙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后来我们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何关明说,因为趣味相投,楼立伟给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什么时候有拍卖会,以及哪里有与船相关的文史资料,等等。“我收藏的大部分照片都是通过拍卖得来的,就是那种在网上拍卖、电话叫价的形式。很多老照片都是打包拍卖的,并不是仅仅与船有关。你看,这组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照片,拍摄者叫郭锡麒,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摄影名家;拍卖时共有149张底片、12张照片,但其中与船有关的仅20多张,总共花了18万元。还有这张珠江上的花船照片,是单张的,拍摄于1870年,拍摄者叫阿芳,光是这一张我就花了1万元。花船是清末广东的特色娱乐场所,一般都有精美的装饰,白天很平静,到了晚上就成了聚会场所。”
船文化世代传承,痴心
在专业造船的何关明眼里,这些照片中的每一条船,他基本上都能复制出来。实际上,根据这些照片上的信息,他造出的船模数量已经达到了100多艘。比如光绪皇帝坐过的那艘宝座船模型,就是他根据老照片制作出来的。造船公司边上临时搭建的仓库,成为了何关明摆放这些船模与老照片的船文化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记者看到了光绪皇帝坐过的宝座船的模型,虽然按照比例缩小了,但做工和雕刻都相当精美,船上有前后两间房,船舱的门是可以打开的,通过楼梯还能上到甲板上欣赏风景。“每艘船其实都是不同的,东西南北各地的船也是有差异的,哪怕是没有文字说明,仅看图片,我也大致能判断出这艘船是哪个地方的。”
而除了收藏老照片,何关明还收藏了很多与船有关的文史资料。比如,道光十五年(1835)绍兴府山阴县船户执照、民国二十七年(1938)绍兴木船出让协议、民国元年(1912)绍兴马鞍船户事务议约,等等,都是他花钱买来的。不过,忙于造船事务的何关明,对于这些老照片与文史资料,目前只是停留在大量收集的阶段,尚未开始研究。“如果要把这些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没有三五年时间是不行的。现在我也是有心无力,就先放着吧。”何关明告诉记者,目前造船公司马上要拆迁了,他也在为船文化博物馆寻找更好的场地。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绍兴“以船代步”已成为历史,东湖镇松陵村作为绍兴曾经的“江南造船基地”也随之衰落,但何关明心中依然保存着这份对于船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他希望凭一己之力,能为绍兴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一些积极推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