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躬身万户解民忧——诸暨干部专职驻村制度坚持十年
2017年08月10日 05:31:0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吴勇 见习记者 王湘云 通讯员 赵升平 何志锋

  核心提示: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新形势下,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7年4月起,诸暨市将乡镇干部与具体的行政村结对,实行专职驻村制度,要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体恤民意,“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批又一批干部,走遍诸暨角角落落,工作在田间地头,抓党建、促发展、解民忧。

  十年如一日,专职驻村制度已深深扎根于基层。

  最近,记者蹲点诸暨,深切感受驻村干部的探索和思考。

136.jpg

安华镇湖头村驻村干部代远洋(中)走访村民。

  如何走进群众内心

  虽说成立才一年多,“詹大姐帮忙团”在诸暨已是家喻户晓。

  詹大姐名叫詹萍,曾是江藻镇江藻村的驻村干部。驻村3年多,村里的情况没有她不了解的。村民们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詹萍”。因此,她又被群众称为村里的“114”和“110”。

  去年,有部以她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我找詹萍》在网上走红,这也是诸暨市首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微电影。

  但詹萍自己说,当年,50岁的她是“想破天也没想到”,在乡镇干了27年的“老计生”会去当驻村干部。

  2013年接到镇领导电话时的场景,她还历历在目:

  “明天镇里有个会,你参加一下。”

  “好的,啥会?”

  “现在驻村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有更重要的岗位需要你,镇党委决定派你去江藻村任驻村干部……”

  江藻村是詹萍婆家所在村。一开始,她却有些慌神:这个由5个自然村合并不久的行政村,是全镇第一人口大村,情况复杂,历来由乡镇中层干部驻村联系。“我挑得动这副担子吗?万一干不好,在婆家,脸往哪里搁?”

  果不其然,詹萍刚到村里,就遭到了“冷遇”,去村民家里拉家常,村民们并不热情:“上面派干部下来也好几回了,就那么回事。”有的村干部甚至当着她的面数落。

  面对这些不待见,詹萍还偏不信了。她告诉自己:“能不能干点事,试试才知道。”

  不久,一件难事来了:一名年过六旬的村民来找村干部,哭着说自己到了能领独生子女奖励扶助金的年纪,但找不到离婚证,这笔钱没了着落。

  詹萍不但热情接待了他,还去法院查阅了近10年的离婚宗卷,在一堆堆材料中细细查找,最终找到相关档案,凭借一纸离婚证,为这名村民办理了每年96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扶助金。

  事情传开后,村民们看詹萍的眼神就慢慢变了。

  短短半年时间,詹萍挨家挨户、起早摸黑地走访,跑遍了全村1763户家庭。几年下来,她记录了整整29本民情笔记,解决群众诉求纠纷不下千余件,掌握了相当完善准确的村内情况。

  这些数字背后的付出,江藻村党支部书记金国中最清楚:詹大姐进村,鞋子从皮鞋换成布鞋,布鞋换成拖鞋,有几次还忍着脚肿的疼痛继续走村入户。“为了帮村民们调解矛盾纠纷,又有谁知道她暗地里流了多少眼泪!”

  你解开群众的心锁,群众就会打开门锁。詹萍的故事,在安华镇勤荣村驻村干部、90后黄徐天娃那里,得到共鸣。

  有一天,黄徐天娃到一名老上访户家中走访。主人把一个带有灰尘的小板凳递给她时,这个刚驻村不久的小姑娘一屁股就坐了下去。老上访户事后对村民们说:“就冲她这样,我今天就和她说了说心里话。”

  如何走进群众内心?其实,听不懂勤荣村方言的黄徐天娃也一度很苦恼。但如今,凭着用心和耐心,这些都已不成问题。

  她还用了一年时间,逐步打开了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信访户的心扉,使他从曾经对乡镇干部非常不信任,到如今能与乡镇干部心平气和地沟通。几名老乡镇为她“点赞”。

  “干部下乡要带着感情。不给基层添麻烦,不给老百姓添负担。只要我们真正为他们费了心,出了力,谋了利,老百姓自然会把你当亲人。”黄徐天娃感悟道。

  确实,群众心里有杆秤。

137.jpg

驻村干部徐锋(右二)与山下湖镇枫江村干部现场踏勘基建工程。

  怎样摆正自己位置

  短短半年时间,就完成安华镇湖头村景家坞自然村70多户村民的整村搬迁签约工作,村里干部群众齐刷刷给“洋哥”竖起大拇指。

  “洋哥”叫代远洋,是该村驻村干部。这名江苏来的“外乡人”,早已被村民当成了自家人。

  “这跟‘洋哥’爱到村民家‘蹭’饭有关。”安华镇党委副书记王增笑道。

  这是“洋哥”的绝招秘笈。

  “洋哥”蹭饭非常讲究。首先是频率比较高、“脸皮厚”,因为他要通过蹭饭,蹭出感情,蹭出村情。其次,蹭了饭一定要还。“在村民家里吃过饭后,我会在心里记一本账。平日里带几个菜、捎瓶酒去蹭,或者逢年过节时,送去油和肉,这样就巧妙地付了饭钱。”代远洋说,“一家人一起吃饭说的家长里短,其实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有些场合还不太容易听到。”

  景家坞自然村搬迁的事情让代远洋在村里名声大噪,但凡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琐碎的事情村民都会找到他。尽管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但代远洋仍旧耐心聆听,细心解决,让村民服气。

  关键时刻,是检验驻村干部的试金石。百姓只有信你才能服你,才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心中,关键时候才会站到你这边。

  “有时候小章的话比我们都灵光。”大唐镇冠山村党支部书记侯旭东这样形容驻村干部章芳芳。

  农村里,村民都沾亲带故的,发生矛盾纠纷时,不论村干部怎么处理,总免不了流言蜚语。这时候,驻村干部就应该主动出来担责任、解决问题。

  一次,一个外来打工者在村里一家企业工作时受了伤,企业主不愿出医药费赔偿,而这位企业主与村干部恰是朋友。章芳芳挺身而出,对这位企业主厘清法律利害关系。纠纷最终以企业主赔偿伤者医药费的方式解决。

  直面矛盾、担当负责。在大唐镇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驻村干部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章芳芳所驻的里蒋村关停“三合一”企业67家,大唐镇全镇关停低小散企业3203家,到年底全镇生产总值增长了3.8%,财政收入增长了9.7%,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大唐这个袜业之乡变成了有名的“袜艺”小镇,“章芳芳们”功不可没。

  在村民眼中,村干部毕竟是村民选出来的,而驻村干部是上级派来的,是党委和政府的代言人,更会按规章制度客观公正地办事。关键时刻,驻村干部就要冲上去,可对村里的事,到底谁说了算?章芳芳有着清晰的认识。

  “我们可以出谋划策,但不是包办代替。我们不能取代村干部,关键是要把班子‘拢’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在章芳芳看来,村民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驻村干部要帮村两委干部厘清发展思路,帮村干部树立威信。

  “出主意在身后,把‘好’记在村干部头上,自己甘当‘影子’和‘梯子’,帮着他们树威信、干事业。”代远洋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事情办好了,那是村两委和群众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把功劳都记到自己头上。干部的威信高了才能更好地带动群众。“驻村干部再有能耐,不把大伙儿发动起来,村里的‘马达’是转不起来的。”

  只有摆好自己的位置,驻村干部方能发挥作用。“驻村干部是村里的信息员、监督员、指导员和服务员,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充当桥梁纽带作用。”王增认为。

  怎样培育党群深情

  一辆自行车、一双运动鞋、一顶遮阳帽、一件冲锋衣,兜里揣着民情日记,章芳芳的行程覆盖冠山村的小径阡陌。一张记载着村情户情的“民情地图”先是出现在她手上的笔记本里,慢慢地就刻进了脑海中。

  “以前干部到村里多是坐小车或开摩托车,小车隔着玻璃,群众看不见;摩托车速度快,一溜烟就不见了,百姓跟不上。现在骑自行车,田埂坝上、大街小巷都能走,群众看得见、跟得上、喊得应。”章芳芳告诉记者。

  在诸暨,大多数驻村干部跟章芳芳一样,都有一张“民情地图”。在这张图上,有村庄地形、农户分布、组织设置、经济发展、农户收入、房族关系等内容。驻村干部们说,这张地图是用脚踩出来的,拿着它可以心中有数、应对有方。

  “陈某某家4口人,子女都在杭州打工,妻子在杭州给女儿带孩子。家里经济情况较好,2010年新建了一幢13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枫桥镇驻村干部冯绍成在介绍自己驻的陈家村时,像对自己家一样了解。在邻里纠纷调解等工作中,这些信息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2015年开始,诸暨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驻村干部“民情大比武”制度,随机抽选驻村干部,对包括农户的人口信息、就业收入、房族关系等基本情况,以及所驻村的产业情况、发展思路、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现场检测,这使“枫桥经验”在发源地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现在,诸暨的乡镇、村干部几乎做到了户情村情“一口清”。诸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志刚说,以前有的乡镇干部是“表格干部”“电话干部”“鼠标干部”,对村情不熟,面对群众心里发虚。“现在大家都成了‘活字典’,底气足得很!”

  十年的改变,不只是工作作风。

  周哲学觉得自己脾气变了。刚开始到草塔镇南山村驻村,项目征地拆迁、垃圾池填埋,需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他和村民急:想给大家办点好事,怎么你们还不支持?村两委开会,他和干部急:手头同时几个项目在忙,怎么你们还松松散散?

  但现在,周哲学感觉自己“性格好了很多”,因为“放下身段,心态要好,这样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平时感觉自己干得不错,下基层后发现这么多问题,觉得自己干得并不怎么样。”1987年出生的何华已先后在大唐镇马店新村、轻纺城社区驻村,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形”。这些年,虽然也经历村镇建设办等多岗位锻炼,但真正到了村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原来是机关“一门通”,在村里却显得很单薄,遇到的各种问题迫使他向征地拆迁、村容整治、农业开发都懂的“多面手”转变。

  如何将民情地图、群众信息整合利用?这成为近年来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目前,诸暨市委组织部在安华镇率先探索开展了“群众档案”工作,推动驻村干部通过走访摸排的方式,掌握群众信息,将村情信息和户情信息的收集格式化、规范化,建立APP电子民情档案。

  “我们走访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了。”安华镇驻村干部说,手机上民情档案还可以毫无保留地转到继任驻村干部手中,让新的驻村干部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经过十年发展,专职驻村工作已经在诸暨市扎根开花,结出硕果。在群众心中,村内大小事务,只要找到驻村干部,就能寻得解决途径。今年以来,当地驻村干部已走访群众37万余户(次),收集民情信息3.1万余条。

标签: 诸暨;干部;驻村制度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