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蒋梦桦 史春波 贝远景 通讯员 吴飞坚 张幼华)枫桥镇政府大楼里, 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办公场所——“四个平台”指挥室。
所谓“四个平台”,是一套基层治理体系,是对乡镇(街道)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整合,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4个功能性工作平台。
记者走进指挥室,24平方米的“四个平台”大屏幕上,跳动着红灯、黄灯,十分醒目。“一盏灯代表一个村。”指挥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被亮红灯,是因为这个村八成以上的事件还没有办结。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7月份,枫桥镇将大数据引入到“四个平台”建设中。大屏幕上不时滚动着事件办理实时动态、类型分布、部门联动、新增趋势等大数据图表,每个村上报了多少事件,还有多少事件没有办结,一目了然。
最引人注目的是屏幕中心,枫桥镇行政地图上显示着29个行政村,分别亮着红灯、黄灯与绿灯,每村都有“亮灯提醒”。那些未办结率达80%以上的村,大屏上会自动亮起红灯;而未办结率在40%以下的村,则会亮起绿灯;未办结率在40%与80%之间的行政村,亮的则是黄灯。
工作人员说,屏幕上的数据每两小时更新一次,两小时后如果还是红灯,她会打电话或通过微信进行警示。
陈明是枫桥镇新泽湖村的一名网格员,他在巡查中发现,村里有两老住在危房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陈明通过手机上传信息,几分钟后,新泽湖村联村干部郭春娣赶往实地走访,随后又上报给了镇指挥室。按照职权,指挥室指派给便民服务平台办理。随后,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马俊晶来到两老家中。经过协商,两天后,两名老人被就近安置。
“不管是问题、矛盾,还是群众要办的事情,从发现到处理结束,都通过系统流转和指派,大大提升基层治理效率,交办流程也更顺畅。”枫桥镇综合信息指挥室负责人周宇驰说。
45幢江南民房,展现枫桥红色人文资源
行走在枫桥镇上,孝义路上45幢古色古香的江南民房,让人眼前一亮。很难想象,不久之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平房。
一个更大变化正在酝酿和规划。
枫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小城镇综合整治,其中一个目标是要留住历史,这当然包含一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实践,“这45幢房子,也可以看作是‘枫桥经验’的一道风景。”
枫桥老街的记忆和以“枫桥经验”为主的红色人文资源是历史留给当地的财富。修缮一新的“枫桥经验”陈列馆、“枫桥经验”研究与培训学院等对外开放。
如今,枫桥镇积极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试点。镇级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一个综合受理窗口,负责受理、咨询、出件等业务,配套建立社会保障、投资建设、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公共服务等若干专业窗口,实现了“综合窗口受理、内部派单审批、统一出件送达”的高效运行方式。
这些都成为枫桥积极对外展示风采的金名片,新升级的“枫桥经验”吸引一年3万人次参观,也让枫桥人看到另一种机会。
“枫桥大妈”和乡贤参事会加盟
新版枫桥经验,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和流程再造上。在枫桥,不论是颇有名望的乡贤,还是田间地头的大妈,都自觉成为“枫桥经验”的实践者。
枫桥镇全堂村妇女主任杨珊丽是“枫桥大妈”的一员。
好比北京的“朝阳群众”,“枫桥大妈”也是一支致力于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成立一年多来,大妈们发挥所长,彰显了强大的妇女力量。现有成员四百多人,有反赌禁赌、抵制邪教、邻里互助、环境保护、劝和劝善、爱心红娘等6个职能。
“我们村就有14名‘枫桥大妈’,地上有垃圾,我们去收拾掉,谁家闹矛盾,我们第一时间去劝解。”最近,杨珊丽就和几位“枫桥大妈”帮一名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争取到法律援助,还轮流替她照看孩子。
枫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像这样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组织,枫桥镇已有230多家。
两年前,枫桥镇成立了乡贤参事会,一下聚集了70多位乡贤。“新乡贤”们逐渐成为乡村建设的新力量。
“过去的几十年,村里有本事的人大多往城里去了。现在,他们又回来了。”枫桥镇相关负责人说。
马岭村,一条新的公路通车了。村干部介绍说,原来的公路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路面坑坑洼洼,不仅给村民造成不便,也制约了村子发展。
今年初,村两委向乡贤们求助。很快,村里30多位在外乡贤和本地企业经营者,就达成意向性捐款50余万元。一直未能动工的马路,开工了。
不仅仅是村庄建设,乡贤们带回来的,更是技术、观念与理念的创新。杭州地利旅游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楼旺鑫,在镇上打造乡贤文化园。他说,枫桥是“三贤”(王冕、杨维桢、陈洪绶)故里,又是“枫桥经验”发源地,“旅游发展,有大文章可以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