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热线:昨天,家住越城区北海街道铁甲营社区的84岁老人单文昌给晚报热线88880000来电:最近“王阳明故居遗址”旁正在施工,陆陆续续挖出了一些老石板。这些老石板填埋在泥土里有些年头了,可能算不上文物,但至少有利用价值。可惜的是,并没有人重视它们,施工人员把这些老石板拉到哪儿去了也不清楚。希望记者关注。
记者核实:当天上午,记者来到王衙弄“王阳明故居遗址”处,其正前方是碧霞池(又名“王衙池”),池塘的东北角有数名工人正在施工。一旁的墙角边,堆放着两块老石板,长约2米、宽约0.6米。在挖出的泥坑里,仍可看到不少掩埋的老石板。
“这个工程已进行了3个多月,陆陆续续挖出了许多老石板,数量已有四五十块,石板规格也有不同。堆积的数量多了,就被拖拉机运走。”单文昌说。采访中,附近一些居民说,他们也曾问过施工人员,这些石板能否得到保护利用,可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在居民们看来,这些老石板就像一旁的“王阳明故居遗址”一样,有着厚重的历史。据碧霞池和观象台等资料记载,王阳明居住到王衙弄后,在家门口慢慢挖掘了碧霞池,并将挖出的泥土堆垒成观象台。王阳明喜欢在碧霞池上的天泉桥和池边思考问题。
“几百年下来,碧霞池渐渐变小了,周边的房屋也几经更替,因此一些石板可能就地填埋。”单文昌说。作为普通老百姓,他们无法判断这些石板的文化价值,但对于修复一些古建筑来说,这些石板肯定有使用价值,不能一扔了之。
在现场,一名施工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正在对周边住宅进行雨污分流改造,需要在碧霞池旁建造一个泵站。施工过程中,的确从泥土里挖出了一些老石板。“我们不清楚这些老石板是否有价值,也没有哪个部门来说这些石板是否有价值,因此当成普通石板交给了碎石厂处理。”该负责人说。
市文物局有关人士说,一些施工单位挖出老石板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些石板是否存在文化历史价值,需要进一步鉴定。如果属历史遗迹,他们会保护起来;如果不是,他们也会回收,用于展示或者维修古建筑等。“‘王阳明故居遗址’附近要施工,我们已清楚,但到目前为止未收到挖出老石板的信息,下一步我们会派考古人员到现场查看。”该人士表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