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电视、碗筷、牙刷……”11月20日晚7点,朗朗的读书声在越城区东湖街道柏舍村村委会议室响起,一群穿着花棉袄、戴着老花镜的奶奶们,个个正襟危坐,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朗读。这是记者在柏舍村“奶奶扫盲班”见到的一幕,场面温暖又亲切。
老人自发办“扫盲班”
村民王幼香、丁雅香和张伟琴3人是这次扫盲班的召集人。王幼香说,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不识字带给的生活烦恼越来越多。比如智能手机,她就不太会玩,想用文字聊天无法实现。有时几个人一起去城里大超市购物,看到标签上的字都傻了眼。
丁雅香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她说,有次在城里上厕所还走错了门,搞得很尴尬。有时想一个人去外面旅游,因为不认识字,又说一口“绍普”,怕迷路了回不了家。张伟琴说,现在物质生活不用愁,精神生活要跟上去。可她们都没跨进过学堂的门,大字不识,想组建戏曲、歌曲队伍有难度。
“小时候没机会读书,现在吃亏不少。”老人们得出一致的结论。于是,3人商量后,决定开个“扫盲班”,一起进教室识字,并向村干部寻求帮助。村干部得知她们的想法后,当即同意把村里的会议室安排给她们上课。最终,共有28名老人报了名,年纪最大的66岁,最小的52岁。从10月底开始,这个“奶奶扫盲班”正式开课了。
37年教龄的老师授课
教室解决了,“学生”也招好了,谁来上课?柏舍村妇女主任陈爱英想到了一个人。她就是东湖街道中心小学语文教师郭文娟。郭老师生在柏舍,又嫁在柏舍,与这群老姐妹们都是老相识,由她担任老师再合适不过。收到邀请时,郭老师二话没说就同意了,且分文不取,免费为她们上课,不仅如此,看到会议室里没有黑板,郭老师又主动向学校领导申请,暂时从学校借来了一块闲置的黑板,供上课使用。
第一天上课时,奶奶们有些不好意思,她们每人手里拿着村委会发放的练习簿和笔,看上去就像个“老小孩”。在书写课上,因为握笔姿势比较笨拙,写出的字自然不美观,但奶奶们一遍一遍擦掉,重新书写,比刚上学的小学生劲头还足。
说起这群“老学生”,有着37年教龄的郭老师颇有感触:虽然她们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但从不抱怨,反复学习。针对她们的特点,郭老师因材施教。她尽量挑选日常用品、农作物等平时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词汇重点讲解,让奶奶们学以致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郭老师也会用绍兴话注解。如“捷径”一词,老奶奶起初都不能理解,郭老师说这个词就是绍兴话里的“燎路”,大家恍然大悟,课堂上一片哄笑。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奶奶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她们憧憬着未来的日子,一起外出旅游,一起组建戏曲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