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警务室里,有位年轻的“老潘”
2018年02月12日 15:09:20 来源: 绍兴日报

  潘立烽在处警。

  上浦派出所汤浦警务室建在一座小山坡上,一旁是一条马路,每天川流不息。群众有事都会到警务室找“老潘”。“老潘”名叫潘立烽。其实,“老潘”年纪并不大,今年不到30岁。因为工作忙碌,没日没夜地加班,头发日渐稀少,群众都喜欢叫他“老潘”。

  从2011年10月进入公安队伍,潘立烽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2016年,他被绍兴市公安局授予“全市公安机关G20安保工作先进个人”;去年被绍兴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只有心里装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口碑。”2月5日上午,潘立烽端坐在笔者面前,说起一桩桩往事,令人肃然起敬。

  信息化手段调纠纷

  调解纠纷是社区民警的一项基层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极易导致矛盾激化,社区民警调解纠纷技巧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辖区的和谐安宁,而潘立烽就是这样一位调解“高手”。他2016年借助信息化手段调解的一起纠纷,得到了时任绍兴市公安局局长的批示肯定,其工作方法在全市推广。

  那是2016年1月13日晚上,上浦派出所接到汤浦镇达郭村的毛女士报警,称其家中失窃。正在值班的潘立烽迅速出警,但让人意外的是,毛女士称自己从未报过警。

  见状,潘立烽试着回拨报警电话,但手机关机,难道村里还有另一名毛女士?让潘立烽犯难的是,达郭村大街小巷共有52条,住户千余户,要想短时间找到报警人并非易事。“当时,我就想到此前基础信息大采集时,每家每户都登记了电话号码等信息。”潘立烽回忆。

  很快,信息大采集平台数据出来了,达郭村确实有两名女子姓毛。但让潘立烽尴尬的是,报警人毛女士找到了,但她家中并没有遭遇盗窃。

  经过询问,真相渐渐露出水面。毛女士每天都会接到一陌生电话的骚扰,苦不堪言。事发当晚,毛女士隐约听见家中有异常声响,以为家里进贼,就拨打电话报警。

  为彻底消除毛女士的顾虑,潘立烽决定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他再次依托信息大采集数据,找到了骚扰电话的机主王某。王某道出了实情:王某与毛女士平时经常碰面,但很少交谈。凭着直觉,王某认定毛女士瞧不起自己,便想到通过晚上打骚扰电话进行报复。最终,在潘立烽的耐心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一起火灾,连救4命显警威

  去年6月14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潘立烽来说,是一个不普通的值班日。

  由于连续暴雨,汤浦水库蓄水量超警戒水位,准备开闸泄洪。为了避免伤亡事件的发生,潘立烽手拿高音喇叭,全天候徒步巡逻,直至人群散去。

  当天傍晚,正当潘立烽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派出所值班室刚躺下,警铃霎时响了起来,是一个火灾警情。

  当得知有一幢民房起火,还有人员被困时,潘立烽立即带好装备,叫上队员,直奔火灾现场。在现场,潘立烽看到起火楼房的二楼三楼都有人员趴在阳台窗户口,在浓烟中大声呼喊着“救命,救命”。危急时刻,潘立烽做出了惊人举动。他一面叫队员用灭火设备灭火,一面通过架设自带的消防云梯,敏捷地爬进阳台窗户口,先将受困在二楼的两名群众安全护送下云梯。

  自带的消防云梯到不了三楼。紧急关头,潘立烽义无反顾地冲进了浓烟,找到了被困在三楼阳台的两位群众。随后潘立烽利用平时学到的消防安全逃生知识,让两名受困群众保持镇定,一起弯下腰,一手捂鼻子一手搭肩膀,潘立烽冲在前面,硬着头皮再次冲进浓烟把受困群众带至二楼窗户口。

  潘立烽冒着生命危险连救4命,在场的群众无不被他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

标签: 纠纷;信息化手段;火灾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