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推迟上学作出部署、提出具体要求。《指导意见》一发布就引发我市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热议。
早上到校弹性
《指导意见》指出,适当推迟学生到校时间,科学设置早上上课时间,合理安排上午下午课时,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各地各小学可根据年段、季节等因素灵活调整上学时间,其中,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冬季还应适当延迟,上午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学校应设定学生早上到校的弹性时间区段,学生可以在学校设定的弹性时间区段内根据各自情况决定具体到校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小学上午可安排4个课时或3个课时,每课时教学时间可40分钟或35分钟,也可“长短课”相结合等。
为什么要适当推迟学生到校时间?我省教育部门另有深意。“推迟上学,是坚持以生为本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改革举措。是为了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幼小衔接,优化小学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精力充沛,提高学习效率。也是主动回应家庭需求,回应社会关切,缓解小学‘上学早、放学早、接送难’矛盾,增进家庭亲子交流,提升学生及家庭幸福指数,提高教育服务能力的服务民生之举。”市教育局基建处相关负责人解读称,《指导意见》并非是修改上学时间,而是引导学校设定学生早上到校的弹性时间区段,提醒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健康睡眠和健康饮食。
今年先行试点
对此,家长们纷纷表示,设置早上到校的弹性时间区段是件好事,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其实学校和老师一直在提醒我们让孩子早点睡,最晚别超过9点,早上8点左右到校就行。”杨女士是越城区元培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因为上班时间较早,平日她和丈夫不得不在7点半左右就把女儿送到学校。“看了《指导意见》,我应该好好反省。以前因为赶时间,女儿早饭往往只能在上学路上解决,今后我会更多地顾及孩子的健康和感受,合理安排她的作息和早餐。”杨女士说。
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学校早上推迟上学其实是项系统工程,“看似简单,事实上要综合交通管理、学校教学、家长上班等多方面因素。相关部门如何引导、安排、监督至关重要。”
对此,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结合各地各校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推迟上学工作的调查研究,计划今年至少1个区、县(市)先行试点“小学推迟上学”的改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