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破信息孤岛,方便群众办事,市政府于近日下发文件,全面启动政务服务“一证通办”改革,96个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涉民事项,今年10月底前将全面实现“一证通办”。今后,市民只要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在办事窗口办理这些事项。
围绕“要想让群众少跑腿,就得让数据跑起来”这一理念,我市积极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去年12月,我市在省内率先推行“受办分离、同城通办”改革,第一批202项群众办事高频事项实现“同城通办”,改变了政务服务按照属地管辖权进行申请受理的传统模式。此次,我市又推出“一证通办”改革,以个人身份证作为统一凭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整合全市社保、医疗、养老、公安、国土、卫计、民政、纳税等管理服务,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行业互认共享,切实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实现“一证通办”的基础是打破信息孤岛。96项涉民事项涉及到人社、公安、国土等14个部门,我市要求这些部门进一步梳理整合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涉民领域的信息资源,建设涉民证件信息目录与信息库,开展证书模板制作、证书生成、证件更新与废止等综合动态管理。将个人身份信息与办事过程中需提交的证明信息对应,结合不同接入渠道,实现证件信息的数据交换、共享和交叉应用。按照凭个人身份证即可办理便民服务事项的要求,推进部门自建办理系统与“一证通办”信息系统对接,完成事项与电子证明材料相关信息的配置,做好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此前,户籍证明、公积金缴存证明、不动产权证、婚姻证明等13类个人身份信息材料已实现了电子化,归入全市电子证照库。
该项改革工作将于10月底前完成。据悉,96个高频事项目前有56项已率先实现“一证通办”。“‘一证通办’开通半月以来,每天都会成功办出不少业务。”人力社保窗口有关负责人表示,96个事项中,涉及到人力社保窗口的19项高频事项有16项已实现“一证通办”,市民只需提供本人的社会保障市民卡或居民身份证,资料库里有的信息,只要读取一下就行,不用再提供纸质证明材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