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寻找朱贞木(上)
这个绍兴人,影响了古龙等人的武侠创作;但他的生平和作品都鲜为人知
2018年05月20日 07:55:59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马正心

朱贞木(1895-1955)

  浙江在线5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马正心)这些年,学者顾臻一直在寻找朱贞木。

  朱贞木当然早已离世。所谓寻找,是因为这个人在世上留下的印迹太少了。除了知道他是绍兴人,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长相,他生于何时?又逝于何时?

  顾臻本来也是靠猜测——朱贞木应该是早逝的,上世纪50年代,他的名字和作品彻底消失。

  上世纪60年代,朱贞木的外孙费祥英出生了,他也没有机会见外公。费祥英听妈妈说,外公在1955年的冬天去世了。如今,他手里只有几张妈妈留给他的外公的老照片。

  1988年便移居日本的费祥英,也在寻找朱贞木。

  他在网上陆续搜集了很多线索,看到了研究民国通俗文学的学者张元卿关于朱贞木的研究文章,同时,也注意到了顾臻这个名字。

  《朱贞木小说版本流传考》《朱贞木序跋琐谈》《从一篇关于朱贞木的佚文说起》《报刊上的朱贞木小说连载》……有太多他所不知道的外公,都在顾臻一点点的寻找和拼凑中,清晰起来。

  但费祥英一直有疑虑,这个顾臻是网名,是过去的人,还是确有其人?

  如果没有这样一些寻找,一些等待,朱贞木的过去,依然面目模糊,直至遗忘、消失。

  为什么他们都要找朱贞木?

  熟悉武侠小说、通俗文学的人,其实是知道朱贞木的。

  现在人比较熟悉的香港、台湾武侠小说,兴盛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在那之前——上世纪30到50年代,中国武侠小说创作曾有一个黄金时期,尤其出现了几位领军人物,被学术界称为“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白羽(《十二金钱镖》)、王度庐(《卧虎藏龙》)、郑证因(《鹰爪王》)和朱贞木(《罗刹夫人》)(注:括号内为其代表作)。而列最末的朱贞木,被誉为“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之祖”,换句话说,他的创作特点,影响了古龙、金庸等很多武侠作家。

  前四位的作品,就算没看过小说,我们也都看过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但朱贞木这个名字只存在于“北派”的人物列表中,零星穿插在研究者的文章里。而且,前四位的照片,都有留世,唯独朱贞木的真容,不得而知,甚至“百度百科”朱贞木词条里展示的照片,都是错的:那张其实是还珠楼主年轻时的戎装照。

  顾臻一直在寻找线头。

  去年,顾臻新发现了一条线索,找到了朱贞木在1951年6月出版的一部小说《铁汉》,卷首语里写道,小说是为写剧本而开始构思和撰写的,这说明朱贞木在解放后从事的工作与戏剧有关。在友人的帮助下,顾臻写成小文《朱贞木在天津编话剧》,发在了天津《今晚报》上。

  费祥英的高中同学看到了,转发给费祥英。

  费祥英心里一动。这条关于戏剧的线索,曾听母亲口述过。1949年以后,因种种原因,外公不能继续创作武侠小说,心情非常压抑,便主要居家篆刻制印,作画,赋诗,有时写一些散文消遣,偶尔也创作了一些与时共进的新时代独幕话剧剧本。但在“文革”中,剧本与小说原稿全部付之一炬。

  散落的线头,接上了。

  费祥英通过报纸,找到了顾臻——他是武侠小说收藏家、研究者,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

  不久前,费祥英从日本赶到了天津,与顾臻、张元卿见了面。他的行李中,小心夹着一张1949年外公54岁的照片:清瘦,干净,温柔凝视前方。即便额头已有白发,依然梳得一丝不苟,江南才子的儒雅,到了中年,没有减去半分。

  朱贞木离世63年之后,我们由学者顾臻与外孙费祥英的讲述,才得以真正“看见”他。

  除了写武侠
  他还赋诗作画刻印

  1934年,朱贞木把妻子和孩子从老家绍兴接到了天津。之后,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电话局的工作是托人介绍的,顾臻猜测,应该是浙江老乡。

  朱贞木自幼在家读私塾,喜爱诗赋和绘画,也喜爱文学,后来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费祥英说,他在当地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文学系。

  但浙大之说目前存疑,因为“浙江大学”成立于1928年,朱贞木就是在那年去天津电话局工作的,在时间上能对上的,只有“之江大学”。

  费祥英是外婆带大的,住在天津,耳边却环绕着“各种”吴侬软语——他的外婆是慈溪人;父亲祖籍宁波,上海生人;母亲慈溪人。费先生说,家母的书面文字和讲述,都是“浙江大学”,但他推测,家母和外公在对话沟通时,有可能因为方言发音近似造成理解上的混淆。

  2017年,顾臻编校的《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朱贞木卷》,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书中,朱贞木作品的原刊本和相关资料,也由顾臻提供。

  顾臻做过一个统计,剔除同书异名者,从1934年至1951年,各种体裁的朱贞木小说一共出版了十九种,另外有一部《翼王传》,很特别,是他的一位好友、著名越剧编剧苏雪庵所作。但应苏雪庵的要求,署上了朱贞木的名字。为此,朱贞木还特地在序言里做了说明。

  蛛丝马迹中,你会发现,朱贞木的“朋友圈”很窄,很多都是浙江人,以及文学艺术圈之人,很少有社会人士。顾臻说,他结交的人,对脾气,就来往,否则根本没来往。

  此次费祥英和顾臻的见面,他还带来了另一件珍藏多年的物品:朱贞木画作《拟临安山色图》长卷照片。

  费祥英的母亲1987年1月故去。生前,她拿出父亲仅存的遗作,包括《拟临安山色图》、黑檀木盒篆刻等,以及遗物,对费祥英讲述并书写了朱贞木的生平。

  朱贞木绘画和治印造诣很深,画宗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翚(字石谷),他临摹其名作《临安山色图》长卷,更邀请多位在天津或已回乡的浙江籍文化名流题跋,如俞品三、向迪琮、傅仲钊、袁泰、方东、屠季和、九秋老人、陈吴璜、陈伯琴、朱允中、张颐等。

  这些人中,除了俞品三、向迪琮、方东、朱允中外,其他人暂时无法查到更多信息,比如袁泰,只知他字文白,曾在浙江体育专门学校(原名浙江体育学校)支持过校务,学校创办于1912年,创办人王卓甫,校址就在杭州。创办初期由沈钧儒任董事长,浙江体育会会长吕公望兼任校长。此外,没有发现更多有关此人的资料。

  还有另一条线索。

  南京师范大学的民国通俗小说研究学者张元卿,曾写文解读《拟临安山色图》背后的朱贞木的心绪。

  他在1940年《立言画刊》第104期“天津专页”上,看到两首写给朱贞木的题画诗,题目均作《题朱式颛拟临安山色图》。第一首作者是顾寿人,诗云:“立马吴山事有无,眼明今日见新图。何当乞取鹅溪绢,装就长康顾氏厨。”(金主完颜亮觊觎宋室河山,曾有诗云“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第二首作者是王伯龙,诗云:“故国山围系梦思,江南一发绿参差。寒宵小鼎茶声沸,疑是胥潮欲上时。”

  两位作诗人,都是天津城南诗社成员。

  我们已无法知道朱贞木的《拟临安山色图》画于何时,但刊出这两首题画诗的时间是1940年,朱贞木依然还在天津,对于故乡,回望有时。“当时正是日寇‘立马吴山’时,朱氏本浙人,怎能无动于衷?”张元卿写道。

  而另一首王伯龙诗中的“胥潮”,即钱江潮。

  千愁万绪,潮起潮涌,遥遥不可及。


标签: 朱贞木;武侠;创作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