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浙江55年前创造的“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在之江大地,人民调解员深入田间地头、穿行于大街小巷,解民忧,守平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娘舅”。本报今起推出新栏目《新时代的老娘舅》,展现我省各地人民调解员的新风貌新作为。
叶兰花(中)正在调解电瓶车刮擦纠纷。
浙江在线6月5日讯 “回来了,回来了!中饭还没来得及吃。”5月30日下午1时,叶兰花一路小跑,回到柯城区兰花热线工作室。“刚刚在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居民打电话喊我去帮忙!”
叶兰花是一名基层调解员。近9年来,她通过一条暖心热线,解开了许许多多人心头的疙瘩,更走进了社区居民的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调解能手、全国劳动模范,挂在办公室墙上的诸多荣誉见证了她对工作的一腔热忱。
这个花姐爱“算账”
2010年3月,叶兰花用自己的手机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为居民调解纠纷、排忧解难。打那时起,她便成为社区居民眼中的知心姐姐,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花姐”。
“喂,是‘兰花热线’吗?”一个周末,叶兰花接到了社区里文具店老板的求助电话。原来,两家文具店的老板老陈和老黄为了抢生意,竟动起了手。老陈被老黄打成了轻伤,便向老黄索赔4万元。两人协商不成,同时想到了“兰花热线”。
挂了电话,叶兰花立马“出征”。“你这个4万元赔偿金是怎么算出来的?”叶兰花问老陈,老陈不出声。于是,她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一项一项地核算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金额。这么一算下来,老黄只需要赔偿1万多元。
账算清了,老陈和老黄却都有些不乐意,一个嫌少一个嫌多。“如果你们打官司,那么时间、精力、经济费用会远远超过现在这样调解的成本,你们觉得哪个更划算呢?”叶兰花的话让老黄和老陈握手言和。
“兰花既算得准经济账,又算得好情理账。结果往往让当事人无话可说,却又心服口服!”兴华社区党委书记严柳珍说。
调解也需“内心戏”
多年的调解工作,让叶兰花形成了一个习惯:善于在每次调解中研判矛盾双方的需求,善于走进当事人的内心,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今年5月22日,衢江区樟潭街道的范氏兄妹慕名找到了叶兰花。在父母遗产分配的问题上,他们产生了分歧:大哥认为自己一直以来照顾二老有功,理应多得一笔遗产作为补偿;对此妹妹们曾多次上门,给予哥哥物质补偿,但哥哥认为这些补偿微不足道,并不领情。
调解室中,兄妹4人唇枪舌剑,剑拔弩张。讲话过程中,二妹的一声“哥哥”引起了叶兰花的注意。“从她的眼神和语气中,可以确定兄妹情还在。”抓住这一细节,叶兰花顺势打起情感牌,逐渐唤起兄妹间的亲情。
“没有父母,大家今天也不会坐在一起嘛!为了这段兄妹缘分,不管结果如何,我希望哥哥能重新叫声妹妹,妹妹们也能多叫几声哥哥。”现场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起来。“今天,我们各自先来找一下自己做得不当的地方!”叶兰花乘胜追击。在听到对方诚心诚意地承认自己错误后,兄妹各自心里的那口闷气也渐渐释放,再经叶兰花对遗产继承法理和情理的一番分析,大家最终达成一致:父母遗产每人分得25万元,鉴于哥哥的付出,3个妹妹适当做出相应补偿,一场持续近5年的家庭矛盾就此化解。
“走进居民的内心,就没有调解不成的矛盾。”叶兰花常对年轻同事这样说。为了做好调解工作,她有事没事就喜欢到社区里转一转,与认识不认识的居民攀谈,了解他们需求。对于叶兰花来讲,调解无小事,任何一宗小的纠纷都不能轻易放过,发现苗头,就要把它化解在萌芽状态。
“兰花”不只我一人
“花姐,我哥被车撞伤了,赔偿一直谈不拢。”“花姐,楼上的人家里漏水,我家地板全被水泡烂了”……自打“兰花热线”开通后,叶兰花每天要接听不下5个求助电话,求助的事情五花八门。“兰花热线”虽忙,但叶兰花却认真地接听每一个电话,倾听烦恼、解开心结、化解矛盾。她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有时候半夜三更也会接到求助电话,只要电话铃声响起,她爽朗的声音就会传递到对方那里。为了更好地做好调解工作,她甚至学会了衢州6个县区的方言。
一朵兰花报春晓,满园兰花吐芬芳。叶兰花告诉记者,要做好调解工作,靠她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近些年,群众身边又相继盛开了许多“小兰花”:机关干部加入进来了,社区居民加入进来了,两新组织职工加入进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汇聚在一起,一批专业化服务团队先后组建,成立“兰花热线帮帮团”等党员团队245个,医生、教师、法律工作者等参与的社会化团队89个,为居民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助老服务、爱心帮扶、就业推荐等服务。
如今在叶兰花的感召下,“兰花热线”已从最初的“一个人、一条线”拓展到“一群人、一座城”,成为365天全天候服务的升级版,在柯城区39个城市社区全面推广,每个社区都有“兰花热线帮帮团”的身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