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非遗亲子游引起省非遗中心关注 诸暨棕编艺人迎春天
2018年07月25日 16:14:06 来源: 诸暨日报 记者 何珠华

000.png

  曾经,诸暨市同山镇的棕编艺人寿新灿一度陷入了迷茫和困境:自己的这门手艺虽然获得很多荣誉,并列入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因为经济收入不高,难以养家糊口,他只好放弃棕编,去牌头开了一家小店。然而内心深处,棕编依然是他放不下的深深情结。

  如今,寿新灿迎来了他手艺生涯的春天。这个暑假,寿新灿接待了一批批的非遗亲子游团队,亲手向孩子们传授棕编技艺,讲述这个古老手艺背后的文化传承和乡土记忆。

  近年来,随着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推广和扶持,一大批非遗传承人重拾信心,不仅捡拾起自己搁置的手艺,同时也能适应时代的潮流,让非遗走出深闺,融入现代生活,被更多的年轻人知晓、接受和喜爱,并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寿新灿就是其中的一位。

  潜心棕编半个多世纪

  诸暨的棕编,历史悠久。《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载:“山地多种棕,取其棕以制衣,谓之蓑衣,可以御雨。或缚作帚,或穿作绷,用处颇大。”

  在同山镇,祖辈靠穿制“棕绷”谋生的很多,同时他们又逐渐利用棕的下脚料,像棕毛、棕皮、棕梗、棕籽等,创作出棕龙、棕狮、棕象、棕鹰等一系列棕编艺术品。

  今年70岁的寿新灿,是诸暨数一数二的棕编艺术品大师,潜心棕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15岁那年,他跟着叔叔、一位全镇出名的棕编师傅学艺。后来,机缘巧合,他被请到南京军区某部为军人编织棕衣和棕绷床,大受欢迎。在那里,寿新灿趁着空闲时间,试着用多余的材料编织出龙、马等棕编艺术品。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棕编手艺日渐式微。棕衣早已没人穿了,买棕绷床的人也越来越少。村里的老棕匠转行的转行,退休的退休,只有寿新灿还不甘心,他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棕编艺术品上。

  寿新灿一直记得,1993年,在牌头镇的一场交流会上,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自己做的棕龙拿去卖卖看,没想到居然有人看中,并以90元钱的高价买下。口袋里的这第一笔收入,让走在回家路上的他格外兴奋。村民知道寿新灿的棕龙卖掉了,也来问长问短。其中有一位长辈说:“90元?10元我都不要。”另外有村民接口说:“10元?我要的。”“你买去干什么?”“买去当柴烧。”听到这些冷嘲热讽,寿新灿又生气又难过,他默默地告诉自己:你们越嘲笑,我越要干,一切都不能阻挡我追求自己的理想。

  被艺术爱好者誉为“诸暨一绝”

  对寿新灿来说,棕编工艺品的技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棕虎怎么编?先编什么地方?骨骼动感如何表达?身体各部分比例如何安排?老虎的斑纹怎么体现出来……这些问题,寿新灿吃饭时想着,睡觉时想着,打棕线时也想着,只要一有灵感,立马停下手里的一切去动手操作。

  就这样,他的棕编手艺越来越出色,所创作的棕龙、棕鹰、棕虎等作品也屡屡在各种工艺比赛和展览中获奖。这对寿新灿来说,是莫大的精神支持。他的每一件颇费精力做出来的作品都造型奇特、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给民间艺术充实了新的内容,被艺术爱好者誉为“诸暨一绝”。

  2009年10月,寿新灿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2016年12月,棕编被列入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但是,这些棕编工艺品虽然获得认可,却没有实质性的收入,更别提养家糊口了。在妻子和村民的眼中,寿新灿就是个“毒头”,“弗撑钞票,宁家也弗做”。1998年,受不了妻子的发难,寿新灿放弃了棕编,去牌头开了一家小店。

  让寿新灿重拾信心的,是2012年。他的棕编得到了我市文化部门领导的极为重视,一次一次的上门走访、一次一次展览,让他开阔了眼界又增加了收入;一次一次的培训学习,也让他越来越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寿新灿决定关了小店,重拾棕编手艺。

  非遗亲子游引起省非遗中心关注

  7月14日那天,祥生会组织的“红色经典,非遗之旅”暑期夏令营活动,将棕编作为其中的一项主要活动,共有100多位家长和孩子参加。除了参观寿新灿的棕编工作室和他的代表作品之外,寿新灿还亲手教孩子们做一把传统的棕扫帚作为礼物,让孩子们零距离地接触棕编文化。

  如果说从前是寿新灿一个人在奋斗,那么现在,他的背后是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在诸暨市非遗中心的点拨下,寿新灿在家专门设立了一个作品陈列室,方便爱好者的参观。为了宣传诸暨棕编的工艺,让更多的人了解棕编、喜欢棕编,市非遗中心牵头推荐寿新灿去诸暨职教中心、诸暨技师学院和同山王沙溪小学兼职,面向学生传授棕编技艺,彰显工匠精神。此外,还组织了非遗亲子游等活动,面向社会传授棕编。

  “非遗亲子游主要是通过网络宣传和报名,达到一定的人数就成团。没想到推出后,很受欢迎,今年我们已经接待了6个团队、300多个人。”寿新灿的女儿、同时也是他的徒弟寿红告诉记者。

  这种推广和传承非遗项目的模式,已经引起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关注。诸暨市非遗中心主任卓秋萍说,8月6日,寿新灿和寿红将参加全省非遗保护能力建设培训班,并介绍他们的相关经验。

  如今,寿新灿安心棕编艺术创作,并带出了寿红、寿新良、蒋鸣东等一批徒弟。两代人,不同的思想碰撞,传承与创新让棕编艺术更加熠熠生辉。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养家糊口;亲子游;棕编艺人 责任编辑: 骆依婷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