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叫‘芽芽’,‘奶奶’叫‘娘娘’。”昨天中午,在嵊州市康复护理医院的走廊上,8名来自安徽、湖南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正一字一句地学习嵊州方言。
原来,从去年9月开始,这8人加入了一个叫“久久志愿者队伍”的公益组织,主要帮扶社区老人。这几位志愿者都是嵊州市康复护理医院的护工,闲暇之余就担任志愿者,奉献爱心。为做好志愿服务,她们主动学习护理技能。为方便与老人沟通,又学习嵊州方言。
来自安徽的志愿者樊得敏告诉记者,以前在为老人们提供服务时,语言交流时常存在一定障碍。“即使我们竖起双耳努力听,脑子里仍是一堆问号,而老人们又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常常得靠当地的志愿者做翻译。”
面对老人们一脸无助的眼神,樊得敏和其他志愿者决心要学会嵊州话,解决语言交流障碍。她们常常拉着康复护理医院里的嵊州籍护士,从“爷爷”“奶奶”等常用语学起,渐渐培养“嵊州话语感”。
樊得敏说,现在一些日常用语已难不倒她们了,但学讲方言长句仍有一定难度,时不时还以笑场收尾。“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学得非常认真,我们还做笔记呢!”
这8名志愿者不仅学习语言认真,志愿服务更是一丝不苟。家住白莲塘社区俞大伯的老伴患有疾病,行动不便,由于长时间卧床,身上易长褥疮。志愿者们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她们帮我老伴按摩、擦身,还帮我们洗衣服、打扫卫生,现在我老伴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真得感谢她们。”聊起这几位志愿者,俞大伯很感动。
樊得敏说,自学了一段时间嵊州话以后,和老人们的日常交流已比较顺畅,“服务质量”也跟着上去了,老人们也开心,这让她们觉得很有成就感。
(原标题:“爷爷”叫“芽芽”,“奶奶”叫“娘娘”……她们为何要学“嵊州话”?)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