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一摞历史书,一本笔记,一面放大镜,一屋子藏品——连着几天,诸暨人赵均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窝着。他刚刚在自己的公司里辟了处百来平方米的地儿,找木匠做了一屋子的展览柜,亲手把原本无处安放的上万枚毛泽东像章分门别类地陈列起来。
“70后”的赵均是一家服饰公司的老板,爷爷是老党员,受他影响,从小便对毛主席非常崇敬。4年前,他偶然踏入像章收藏圈后,便痴迷到一发不可收,相继投入数十万元,从北京、河南、江西、四川等地收求到上万枚有价值的毛泽东像章,金、银、铜、铁、铝、陶瓷、毛竹、塑料质地的一应俱全,大小从直径20毫米左右到30厘米左右不等。
这万枚像章中,当属一枚金制的最为稀有。那枚22k金毛主席像章,是上世纪50年代国营天津金店制作限量发行的,当时价格在4500至6000元左右,类似硬币大小。去年腊月廿八九的夜里,赵均听说天津有一藏家有意出售这枚像章,兴奋地与好友商量。当时,好友说不如等到天明坐高铁列车去,可赵均却坚持连夜驱车北上。凌晨到达老藏家门口时,老藏家还在休息,赵均二人便在冷风中等了数小时。最终,这枚珍贵的金像章以3万元的价格被赵均收入囊中。不多久,就有一人出5万元求让,但被赵均谢绝了。
赵均告诉记者,像章吸引他的除了寻觅收获的喜悦感之外,还有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这枚叫做‘日从韶山出,日出东方红’,它上面是毛主席头像伴韶山、井冈山、遵义等地的意象;这枚叫做‘去安源’,反映了1921年秋毛主席去安源亲自点燃了革命烈火的故事;这枚则叫‘颗颗芒果恩情深’……”从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战争年代,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赵均讲起每枚像章的故事来都头头是道。他自谦地表示,原本自己是个不注重研究历史的粗人,因为收藏,重新握起了笔,看起了历史书,他想要通过自学,参透像章的历史。
“像章盛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期,当时民众对于毛主席十分崇拜,民间逐渐掀起了一股收集毛主席像章的风潮,大家会相互比较谁的像章更精致、更好看,并以此为荣,就像现代人佩戴装饰品一样流行。但是这类物件,在如今市面上越来越少见了,所以极具收藏价值。”赵均轻抚着像章说,他希望通过建立这个小展馆,集中地传承记录好这些故事,让来往的客户、朋友了解到更多红色年代的文化。
此外,赵均的小型展馆里还收藏了几千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喜庆年画,大量紫砂壶、古代花钱、铜钱、八卦等旧物件。
陈列上万枚毛泽东像章
小小展馆,容纳上万枚像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